1、存儲這十年
眨眼間,擔任存儲產品設計規劃工作已經一年多了,對存儲系統的發展有了一些感觸。在2002~2009這7年里,應該說是存儲行業在中國落地生根的時期,那時候國內有不少工程師活躍在各種技術論壇,討論存儲系統的基本原理、部署配置等。我記得那段時間內,IBM從LSIOEM過來的FAStT系列的存儲系統在國內被廣泛使用,技術論壇里基本都是關于這個系列存儲系統的討論。高端存儲的討論則基本聚焦在IBM的Shark系列,當時國內對EMC以及HDS等專業存儲公司的產品的關注和探討明顯不如IBM,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IBM的存儲大量隨其服務器捆綁,而EMC和HDS這兩家公司當時只有存儲產品。再后來就是FAStT的換代產品DS4000系列,再后來就是DS5000,這幾代產品均是OEM自LSI,本質上其實就是一個硬件規格不斷提升的過程。然而,存儲行業就像一個人的成長過程,首先要長身體,但是身體長到一定階段,就需要長心智了。隨著上層業務的多樣化發展,底層存儲不僅僅再只是一個提供數據存儲的盒子,它需要一些靈活易用的數據管理功能來豐富它的價值,比如快照克隆、擴容復制、壓縮重刪、超供回收以及虛擬化等等。
在中國,存儲從業人員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從這10年期間國內的幾個著名存儲論壇討論的課題便可以看出,從當初的一知半解,還在討論所謂SAN、FC、光纖這三者的概念和區別的階段,一直到后來討論起各廠商中高端存儲設備的內部架構以及各種數據管理特性原理、實現、價值及應用場景,隨后更進一步,討論起存儲系統的選型、部署和規劃管理等。我相信隨著國內業界對存儲的不斷認知和積累,首先是廠商與集成商,隨后便會是終端客戶,隨著從業人員水平的提高,終端客戶越來越難忽悠,這樣就會形成更加專業的氣氛和促使國內廠商不斷自主研發進取的動力。
十年間,細數存儲廠商的變遷。IBM在2008年將早先收購的XIV推向了市場,并且定位在高端存儲級別,引起了不小的轟動,這是個里程碑式的事件,它不僅象征著傳統高端存儲的封閉式架構土崩瓦解,而且還引起了一股Scale-Out熱。緊其隨后,EMC把經營了多年的傳統高端Symmetrix DMX系列的核心軟件遷移到了開放式硬件平臺上,推出了新一代Scale-Out高端存儲系統Symmetrix V-Max;之后一年HDS也按耐不住,將其傳統高端存儲USP V也遷移到了開放硬件平臺,變身成了VSP存儲系統,也宣稱為Scale-Out架構,但是VSP并不是十分開放,其形態上我認為依然是傳統高端的封閉式架構,但是CPU從PowerPC變成了Intel x86,同時保留ASIC芯片,外觀上采用大背板,CPU、內存、IO板分離式熱插拔,這些依然還是傳統高端存儲系統的元素。
2011年,EMC將其Celerra產品當做機頭,后端掛接Clariion存儲,包裝成了VNX系列,當然硬件平臺是升級之后的。這個產品沒有什么本質創新。但是其同時推出了一款低端的VNXe系列,這款產品看似低端,其實暗藏玄機。在筆者在今年3月份的一篇文章《VNXe會給存儲系統帶來顛覆性變革么》中詳細剖析了VNXe內部并且做出推斷,存儲+虛擬機就是百變金剛。存儲+計算,即應用存儲很有可能會是后續外置存儲系統的發展方向。果不其然,9月份的VMware World大會上,EMC毫無遮攔的表述了這個觀點,存儲直接運行虛擬機,直接與應用結合,搶占部分服務器市場。在應用存儲這方面國內某軟件公司就頗具前瞻性。
2010年,IBM將其多個產品的多個模塊進行了堆疊組合,形成了Storwize V7000中端存儲產品,這款產品可以說是IBM真正自研的第一款中端存儲系統。EMC在經歷了Symmetrix V-Max變革之后,在中端存儲系統產品線,也將其CX系列做了終結,換面為VNX系列,后者實則是CX系列升級的硬件版本加上Celerra NAS機頭組合而成的一款所謂Scale-Out的統一存儲。
就在本月,HP也成功的將收購的3PAR存儲硬件升級之后包裝為P10000產品型號。
說道統一存儲,不得不說的則是NetApp。作為EMC的頭號對手(存儲界僅剩的三家專業聚焦存儲的巨頭為EMC、NetApp、HDS),NetApp是一個老牌存儲公司了,上世紀九十年代靠獨立NAS起家(取代當時的Linux服務器做NFS共享的方式),本世紀初通過在文件系統上虛擬塊空間從而支持了塊級訪問,并包裝為“Unified Storage”概念,廣受業界追捧,統一存儲的概念一直到現在還沒退火。NetApp憑借其強大的增值功能和簡便的配置占據了NAS市場老大的位置。從最早期的FAS270、FAS980,到后來的FAS2000、FAS3000和FAS6000,再到后來的FAS3100,一直到最近的FAS3200和FAS6200,NetApp在硬件平臺上遷移的很平穩,形態上沒有什么大動(除了最近的FASx200系列平臺支持IO擴展柜之外)。NetApp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其軟件,它沒有精力去自己搞出類似某公司那樣的十幾款硬件盒子形態,這樣做對它沒有任何意義。從其Ontap7.0操作系統開始,支持Flexvol特性,這也是存儲業界第一個Thin技術的原型,但是Thin這個詞好像卻并不是NetApp推廣出來的。其核心層WAFL文件系統是一個非常強大的角色,號稱“The last word in filesystem”的ZFS就是借鑒了WAFL的思想并在多方面進行改良的文件系統,以及變種BTRFS。
2008年的存儲界還有另一件大事,本文筆者的專著,一本里程碑式的著作《大話存儲–網絡存儲系統原理精解與最佳實踐》出版了,它是第一本將存儲系統基本概念和原理清晰透徹進行表述的存儲書籍,在業界引起了廣泛好評,讓不計其數的初學者快速入了門,為國內存儲行業迅速孵化了一大批存儲潛在人才。兩年后,《大話存儲2》也順利出版了,大話2厚度超過900頁,可以說是存儲界前所未有之鴻篇巨著,其內容涉及了存儲技術的方方面面,甚至在國內學術界也獲得了高度評價,并且成功進入了各大院校的專業課程教材體系,同時也成為了各大國內集成商以及存儲廠商研發人員手頭必備的書籍;同時也受到不少美國硅谷存儲界人士的好評。
然而,看似紅紅火火的存儲市場,即將迎來的可能會是一個嚴酷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