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集成行業>

傳統外置存儲系統或將迎來嚴酷的冬天(4)

時間:2011-11-01 18:07來源:計算機世界 作者:張冬(冬瓜頭)
2.3 云計算架構最終會將存儲埋起來 既然傳統存儲盒子或將枯萎,那么是否可以做點高層的脫離盒子的東西,比如虛擬化,數據遷移等數據管理方面的智能一些的盒子或者方案呢?很不幸的是,這條路可能也將會被堵了。 2.3
  

2.3 云計算架構最終會將存儲“埋起來”

既然傳統存儲盒子或將枯萎,那么是否可以做點高層的脫離盒子的東西,比如虛擬化,數據遷移等數據管理方面的“智能一些的盒子”或者方案呢?很不幸的是,這條路可能也將會被堵了。

2.3.1 陣列能做的,云幾乎都能做

什么是云存儲或者存儲云?我是這么定義的,傳統外置存儲就是用幾個控制器來掛起后端的磁盤擴展柜,然后對外提供存儲空間;而存儲云就是用一堆服務器上面跑的軟件當做控制器,掛起后端一堆異構廠商的各種存儲介質包括JOBD、雙控或者多控陣列、NAS、VTL、帶庫等等并向外提供各種不同訪問方式的存儲空間。服務器集群上跑什么軟件?當然是某種分布式卷或/和者分布式文件系統,這種系統具有原生的異構支持,不管底層使用誰家的陣列,都可以被收納為存儲資源。當然,像傳統陣列一樣,僅僅有了存儲空間就夠了么?

存儲云當然還需要做各種數據管理功能,比如容錯、快照、Thin、重刪、動態分級、克隆、遷移、遠程復制、容災等等。這些特性,在一個分布式文件系統或者卷管理系統上是完全可以做的,但是一些比較耗費計算資源的比如重刪,則可以下放給底層設備來做。云為何不信任,或者說不能夠信任底層設備上原配的這些功能呢?答案很簡單,就是異構支持。存儲云中總不可能只有一家設備廠商的設備,而不同廠商的設備之間的這些特性又是不兼容的,所以只有在上面的虛擬化層,也就是分布式數據管理層來處理這些特性,此時,外置存儲系統就是徹徹底底的一塊大硬盤,不管你是EMC Symmetrix還是HDS VSP/USP,還是JOBD,甚至或者是服務器本地磁盤,是否是Scale-Out架構甚至都已經沒有意義,因為上層的虛擬化層自己可以Scale-Out。對于云來講,或許只有磁盤有意義,其他比如JBOD、控制器、Scale-Out架構之類,云統統不在乎。

2.3.2 觀VMware動作,體會后續趨勢

當年EMC收購VMware,誰也不曾想到VMware會有今天的市值。如今VMware已經是云架構中的核心角色。既然已經成為核心,那么就有權利發布一系列接口讓別人來適配他。從第一個比較系統的VAAI,到第二個VASA,再到將來會發布的第三代API。

在第一代VAAI中,VMware只是將一些原本由Hypervisor做的數據操作工作下放給了外部存儲系統來做,提高效率,從其全名vStorage APIs for Array Integration就可以隱隱領會出VMware還是比較看重外置存儲的,能夠將重要任務交給它們。

而在第二代VASA(vStorage APIs for Storage Awareness)中,顯然可以領會到VMware進一步控制外部存儲的欲望,VMware需要了解到更多的外部存儲的信息。做過底層存儲開發的都知道,硬盤驅動程序會探知控制器后面所掛的硬盤的各種信息,包括容量、是否支持WriteBack模式緩存及具體類型、是否支持隊列、最大傳輸單元等等。而VMware這套VASA接口分明就是做了硬盤驅動的工作,以便后續更好的對外置存儲進行控制。顯然,外置存儲對于VMware,就相當于一塊大硬盤。

而就在今年的VMworld大會上,VMware的動作已經顯露無疑,VMware計劃將vSphere環境中的存儲管理和精簡配置進行“根本性的”改變,無需再設置LUN、RAID組合NAS掛載點,VMware工程師Satyam Vaghani稱新版API將使用工具如I/O Demultiplexer、Capacity Pool以及VM Volume。對于這第三代存儲API的細節尚不知,但是從字面來看,第三代API將會對外部存儲實現徹底的大統一,任何存儲廠商在VSphere下都被同質化,誰也別想冒出來,那些傳統的特性對于VMware存儲虛擬層來講,都是小兒科。

各廠商新產品的宣傳噱頭上,除了硬件規格之外(其實硬件規格大家都差不多),就是對固態存儲介質的應用方案,再就是與云搭上邊,也就是Thin以及VMware API支持。

綜上,外置存儲系統在經歷了從服務器內置到外部獨立控制器的進化過程之后,在虛擬服務器的召喚之下,其地位又回到了原點。

3、外置存儲后續的生存和發展空間

這場殘酷的嚴冬,對于國內外置存儲廠商來講,將會是一個異常難熬的過程。而那些專注于硬件上層功能、方案的存儲廠商不會受到太大影響。比如備份容災等,不管底層采用什么介質、什么架構,用戶對備份和容災的投入將是持續的。而且當機械操控協議徹底被廢止,也就是VTL真正被淘汰之后,備份軟件廠商就會更加專注于數據的管理,而且門檻會降低很多,會催生更多競爭者進入,而不再是幾家在機械操控協議和兼容性方面有多年積累的廠商把著那千年陳糠來壟斷市場。當然,這些廠商不能只在備份容災方面發展,“存儲”這個詞不僅僅是硬件盒子+備份容災,比如還有數據管理、應用存儲優化等等

做盒子的傳統外置存儲廠商怎么辦?這類廠商生存在IT生態鏈最底層,鋪開大攤子,拼規格,拼價格拼量,備貨、物流、維護,好不熱鬧,可是這一層卻是利潤最低的。而現在他們的死敵固態存儲介質正在茁壯成長,IT大架構也在向著云方面發展,他們只能望洋興嘆。

傳統存儲廠商轉型迫在眉睫,尤其是那些專注于生產存儲產品的廠商,要么做成全球最大的存儲盒子加工廠,以量取勝,要么就往上走,讓存儲設備直接體現業務價值,而要往生態鏈高層遷徙的話,就必須脫離做盒子的老思想,盒子里面有什么東西能解決用戶什么問題,才是最重要的。

而如果想傍著云來做些東西的話,存儲+云就是所謂“云存儲”?“云存儲”其實并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存儲都是云存儲,包括單塊硬盤。存在的只有存儲云。前者是依然想以存儲為中心,而這可以說是逆勢而為。而存儲云則是以云為中心,也就是以將任何形式的異構存儲空間整合利用的云虛擬化層為中心。如果對這一點理解存在偏差,認為做云存儲就是去做一款新形態的分布式存儲硬件,那基本上還是走老路。

但是如果去做存儲云,也就是專注于虛擬化整合,那么這與存儲硬件就基本脫離關系了,而完全轉向了數據中心管理軟件,或者說通俗點,網管領域,或者說的專業點,自動化運維領域。

最后,不得不說一下賽門鐵克。其實是賽門鐵克所收購的Veritas的Storage Foundation(SF)產品,這東西真的是個很好的胚子,他可以適配任何異構存儲,將底層存儲空間虛擬化成大的統一存儲池。但是SF貌似生錯了年代,太超前了。當云架構有這個訴求的時候,機會就擺在眼前了。賽門鐵克已經擁有了多廠商支持的平臺,那么對于他們來講,開發一個用于云底層的大統一的存儲基礎架構從而為各種虛擬機Hypervisor提供底層資源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我們就靜觀其變吧。

小結

后方被固態存儲介質追殺,前方則遭遇云架構的圍堵,傳統外置存儲,將會走向非常窄的道路,需要外置存儲的場景將會僅限在少數行業的少數系統中,僅有少數廠商掙扎存活,偃旗息鼓,然后漫長的等待著新技術新革命時代的到來。更有甚者,單純存儲廠商或被IT巨鱷們收購也不是沒可能。

而我們這批所謂“做存儲的”,出路在何方?看來我還是回家呆著繼續大話存儲誤人子弟吧。

------分隔線----------------------------
推薦內容
porn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