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管理已成為我國重中之重。為解決當前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國務院決定從現在起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2013年《食品安全法》的修訂,已列入國務院法制辦立法計劃。
【食品安全實行質量追溯分析】
目前,對食品供應鏈安全管理的手段還不是很多,傳統的方法無法實現追溯管理,某些食品行業中用到了條形碼技術以進行安全追溯。但這種方法一般均采用人工方法近距離讀取條碼,無法做到實時快速地獲得大批食品的質量信息,而且在流通環節上也無法提供食品所處環境信息的實時記錄。
為了消除食品安全隱患,追查出現漏洞的加工、運輸或儲存環節,需要對這些過程進行追溯。在具體應用中有兩種實現食品安全管理的方法:
◎ 從上往下進行追溯
這種方法主要用于查找造成質量問題的原因,確定產品的原產地和特征;
◎從下往上進行追溯
消費者在POS銷售點購買的食品發現了安全問題,可以向上層層,最終確定問題所在,這種方法主要用于問題產品的召回。
【食品安全質量追溯的業務流程】
1) 在食品生產的源頭,不管是畜類飼養過程中的飼料信息,還是蔬菜種植過程中的肥料信息,均可通過電子標簽記錄到食品安全數據庫中,作為將來質量追溯的原始數據。
2) 食品加工環節的廠家、操作員、加工方式和時間等信息也會記錄到數據庫的相應字段中。
3) 在食品的流通過程中,每個環節都布置了集成多種傳感器的讀寫器設備,可以試試記錄該批食品的環境信息。
4) 在運輸過程中,安裝在車門后的讀寫器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讀取車內食品貨箱的電子標簽信息,連同傳感器信息一起發送至食品安全管理系統中記錄,由于車廂內的環境信息基本一致,因此在讀寫器而不是在電子標簽上集成傳感器有助于大幅度降低系統成本。
5) 食品在運輸到物流倉庫時,也將被讀取信息和記錄入庫時間,并有系統自動分配存貨區。倉庫中也布置有集成傳感器的讀寫器,同樣按照一定時間間隔讀取標簽信息和記錄環境信息。
6) 根據記錄的環境信息,物流倉庫的質量評估系統將發揮作用,自動對庫存食品進行評估方法,而是根據環境信息綜合判斷,更有變質可能的食品應該先發貨。
7) 經過嚴格的流通過程,安全的食品將被運送到消費者手中,這樣,不論是在餐桌旁還是在貨架上,消費者不僅可以了解到自己所選購食品的原料產地、生產者、生產日期等信息,還可以根據食品安全評估系統對該食品進行認證,“享受放心食品”。
8) 食品一旦變質,評估系統也會實時改變評估結果,提示消費者不要食用,或者通知零售商盡快將 其撤下貨架。
9) 一旦發生緊急情況,不僅可以根據食品安全追溯系統找到每件食品的最終銷售者,還可以找到流通或生產加工過程出現問題的環節,形成有政府統一管理、協調、高效運作的架構。這也是國際上食品安全追溯管理模式的發展趨勢。
【業務價值】
1、實現商品全生命周期追溯管理;
2、可視化生產監控;
3、可視化跟蹤和管理庫存商品;
4、快速鎖定商品庫位;
5、隨時盤點庫存,自動生成補貨需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