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和智慧城市的興起,互聯網數據流量呈爆發式增長趨勢,運營商亟需將現有的數據中心升級到云數據中心,以提供更加靈活的業務和應用支撐。當前的數據中心主要是基于10G以太網架構,為了能夠處理不斷增大的數據負載,這些數據中心必須通過增加與現有基礎設施并行的帶寬能力實現擴展。有趣的是,相比較廣為人知的10Gbit/s→40Gbit/s→100Gbit/s的升級路線,如今運營商更傾向于選擇10Gbit/s→25Gbit/s→100Gbit/s的演進路徑。25G何以能夠取代40G成為10G的接力棒?
回顧以太網標準的發展歷程,40G和100G標準早就“珠玉在前”,于2010年前后就已推出。而25G標準則直到近幾年才逐漸成熟。2014年IEEE(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成立了IEEE802.3by工作組,2016年7月,IEEE正式公布了其采用IEEE802.3bj定義的100Gbit/s(4通道25Gbit/s)以太網技術,定義了長達100m的多模光纖25Gbit/s以太網傳輸規范,同時也推出了單模光纖25Gbit/s以太網的規范。從IEEE繼40G和100G之后反而推出25G標準這一現象,我們也可以推斷,25GbE技術必然有著獨特的“魅力”。
圖1:以太網標準的發展歷程
實際上,只要將25G和40G標準進行簡單比對,我們也同樣可以得出25G演進路徑優于40G升級路線的判斷。一方面,雖然可以通過聚合四個10GbE物理通道來實現40G,或聚合10個10GbE通道以運行100G速度,但這些解決方案相比25G更昂貴而且功耗更高。另一方面,相比10G,25G方案具有增強計算和存儲效率的優點,能夠提供帶寬更高、速度更快的連接,并且可運行兩個25G通道實現50G,或運行四個通道實現100G,當過渡到下一代網絡時,其資本和運營支出要相對均衡一些。更重要的是,25GbE是向后兼容的,可以與10G通信,因此添加新服務器后,仍可與現有的網絡設備一起工作,有助于網絡運營商更便捷地擴建其數據中心。由于存在上述顯著優勢,25G方案一躍成為10G接力棒的趨勢也就存在非常大的合理性了。
目前業界內適合25G以太網的光模塊主要有兩種封裝樣式,即SFP28(1x25Gbps)和QSFP28(4x25Gbps)。其中,SFP28光模塊是基于SFP+的封裝形式,能夠提供25Gb/s的無誤碼傳輸,在超四類多模光纖中傳輸距離可達到100米,并且能夠應用于高密度的25G以太網交換機和網路接口中,從而為運營商升級10G以太網提供性價比更高的解決方案。而QSFP28光模塊則能夠提供4個25Gbps的高速率信號通道,并應用于高密度的25G以太網交換機和網路接口中,為數據中心進一步向100Gbps以太網(4x25Gbps)演進提供了平滑升級的可能。
圖2:芯科通信SFP28 25G SR光模塊
圖3:芯科通信SFP28 25G LR光模塊
芯科通信長期深耕光模塊的研發和生產,所推出的SFP28 25G SR、SFP28 25G LR系列光模塊是目前業界成熟的25G光模塊產品,能夠滿足運營商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