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第一部搭載NFC的手機諾基亞 6131 在 2006 年發布,第一臺支持NFC的安卓手機則是 2010 年發布的 Nexus S。2012 年底,國產旗艦開始慢慢搭載NFC,蘋果陣營則是在 2014 的 iPhone 6 開始搭載,而國內在 2016 年開始運營的 Apple Pay、三星智付、華為 / 小米支付等服務,算是NFC這么多年來最大規模的應用。
NFC全稱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場通信),從 RFID 和互連技術演變而來,在 2003 年由飛利浦和索尼聯合研發。2004 年他們和諾基亞創立了用于建立和推廣NFC技術標準的NFCForum 協會。時至今日,中移動、華為中興、小米魅族、vivo、OPPO 等廠商都已經是NFCForum 的成員。
技術特性與優勢:NFC工作于 13.56MHz,最大傳輸速度只有 424kbit/s,有效傳數據率距離只有 10cm 左右(實際上公交卡和手機的NFC距離一般連 5cm 都不到),但它的優點是不需要麻煩的配對過程,就能直接讀取和交換數據,可以理解為是用傳輸距離 " 換 " 耗電和安全性的互聯技術。此外,NFC還有絕群的配對速度,配對速度小于 0.1ms(可以提升體驗和安全性),作為對比藍牙大約是 6 秒,紅外需要 0.5 秒左右。
NFC標簽、公交卡 / 門禁卡等被讀的對象,通過線圈感應生電產生的電力驅動,所以無需電池,體型和重量都可以做得很小。而即便是工作在讀卡器,因為射頻工作距離很短,其所需的電量也很低,常開的電量消耗也遠比藍牙要低。
硬件組成:NFC硬件部分由 CLF(非接前端模塊)、射頻天線、SE ( Secure Element 安全區域)三部分構成。使用 CLF+ 天線即可完成常見的公交卡余額讀取,而如果把手機 / 手表模擬成公交卡(空中發卡和充值)就需要 SE 部分的加入。而我們在外面看到的,則是芯片 + 線圈的結構(拆開公交卡和閃付銀行卡,里面也是這兩個基本構成)。線圈一般會安裝在背殼或貼著電池放置,一般都是通過手機背部進行NFC的感應。
工作模式與用途
NFC有主動、被動、雙向 3 種工作模式,分別對應手機和智能手表 / 手環中的讀卡器(如手機讀取公交卡余額)、卡模擬(如手機模擬公交卡、門禁卡)、P2P(即類似藍牙那樣點對點數據傳輸)三種工作模式。對應NFC的 3 種工作模式,NFC的用途,按照應用范圍從小到大,大概分為下面 3 大類:
雙向(P2P 點對點數據傳輸模式):主要是點對點的數據傳輸,優勢是近距離靠近即可完成配對,省去密碼輸入。在 Android 4.0 的時代加入的 Android Beam,技術原理是兩部NFC手機之間,通過NFC對兩部手機的藍牙進行初始化連接(NFC基本是用來負責傳輸配對信息),然后相互傳輸網址、聯系人、圖片、音樂、視頻等數據和文件,通過第三方 app 可以完成 wifi 密碼、地址等其他類型的數據分享。
三星的 S Beam 則是通過把藍牙傳輸改為 wifi 傳輸,雖然只能在三星手機之間使用,但速度因此大幅提高。另外一個比較特殊的用法,是索尼相機 / 音箱等產品常見的NFC配對,同樣是通過NFC進行傳輸協議和信息的傳遞,以完成快速簡單的配對。但無奈NFC的普及率太低,以及微信等通訊軟件的強大,這個功能對于 99% 國內用戶都沒有實際價值。
手機查看公交卡余額的功能早在 2012 年就有了
主動(讀卡器模式):NFC兼容符合 ISO7816-3 / ISO15693 / FeliCa(索尼提出的標準,日本應用較多)PBC2.0(中國人民銀行的第二代金融 IC 卡規范,主要用在銀行卡上,閃付卡的電子賬戶部分就是這種)等標準,可以讀取大家常見的公交卡、卡片式的一次性車票、銀行卡、門禁卡、校園卡和NFC標簽等產品中未加密的余額、交易記錄等信息。
現在看回來相當雞肋的NFC標簽
當中的NFC標簽曾經火過一段時間,除了部分早期NFC手機會配送幾塊可以自行讀寫的NFC標簽外,部分廠商甚至制作了NFC戒指等智能產品。它本質上是記錄了網址、號碼等簡單文本信息的NFC塑料片,可以用來切換碰一碰切換手機的模式、開啟某些功能、打開網址之類的。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這個讀卡器模式的最大用途,只是讀取公交卡余額而已。
被動(卡模擬模式):顧名思義,就是讓手機 / 手表的NFC模擬 / 偽裝成上面說到的各種NFC兼容標準的卡片。這也是整個NFC領域,應用最廣泛、最被看好的用途,當中包括把手機 / 手表模擬成門禁卡、公交卡,進行銀聯閃付、Apple Pay、三星智付、華為 / 小米 Pay 等。出現時間更早,但名聲要小很多的 HCE 閃付(Android 4.4+NFC+ 銀行 app 即可使用)也是其中之一。
NFC模擬門禁卡等IC卡
門禁卡可以粗略分為IC卡和 ID卡兩種,簡單的門禁卡,手機 / 手表也能讀取和NFC模擬它的 UID,就能代替卡片了。復雜的門禁卡,包含 UID、sector、keya/b、data 等數據,當中的加密內容是無法模擬的。可以配合 TagInfo 等 app 嘗試讀取卡片的 UID 進行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