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像比對鑒定技術由來已久
人像鑒定(Facial indentification),又稱人像比對(Facial comparison),是法庭科學的一項重要研究內容。人像檢驗鑒定得到的結果,已被許多國家的法庭采用的一種證據。西方國家司法調查與鑒定機構很早就開展了視頻分析技術、視頻人像鑒定技術研究。如英國法庭科學監管者(Fore南市場Science Regular)、倫敦大都會警察局對于人像比對工作發布了相關工作指南。歐洲法庭科學研究所網(European Network of Forensic Science Institue,ENFSI)發布了人像比對工作指南。FBI關于人像鑒定和人像識別的闡述認為,通常人像識別提供一對多是偵查級的,后續對于重點對象進行一對一人像比對鑒定才是物證級的。
我國人像鑒定研究和應用工作起步于2000年左右,先后由司法部、公安部門頒布了相關應用標準,SF/Z JD0300001-2010《聲像資料鑒定通用規范》、SF/Z JD0304001-2010《錄像資料鑒定規范》、GA/T 1023-2013《視頻中人像檢驗技術規范》。近年來多個省、直轄市各級公安機關刑事技術部門及一些社會司法鑒定機構開展了人像鑒定應用相關工作。人像鑒定也成為繼手印、足跡、DNA等證據之外的又一有力的司法證據手段。
人像比對鑒定不應與人類記憶中匹配人臉的面部識別混淆。人像需要特定領域的專業知識,如圖像學、人體解剖學和統計分析學等,需要專業培訓。多維視通早在2012年就成功研發推出警視通人像鑒定分析系統。是集法醫學、圖像學、人體解剖學、統計分析、圖像處理、模式識別、計算機技術于一體的專家輔助系統。鑒定結論是在傳統特征匹配相似度基礎上疊加人體面貌解剖學特征加權統計再綜合專家經驗判斷輸出的,成功的解決了法庭科學領域人像一對一人像比對鑒定(物證級)的問題。
多維視通AI人像重建技術賦能“智比”、“智偵”
人像識別與人像鑒定過程中,人像檢材的質量尤為重要,會直接影響檢驗鑒定的最終結果。在實際工作中,會遇到大量模糊的人像檢材,主要來自于老舊視頻監控系統、老照片、膠片等,這些檢材常常會受到監控攝頭位置、角度、天氣、光照以及速度、照片磨損等因素影響,給人像識別與鑒定工作帶來較大阻力,嚴重影響了各類人像技術產品的應用效果。
為此,多維視通集中理論研究、算法研究等優勢,依托強有力的應用研發團隊力量,并緊貼公安實戰需要,采用Visystem影像分析、人像智能重建、人像識別、人像超分辨率、人像鑒定、三維重建多算法AI融合技術,推出了“警視通人像智能重建系統”,實現了對普通監控人臉、安檢與通道人臉、尸體照片、現場照片、歷史照片、模擬畫像等各類低質量模糊人臉圖像的偵查線索挖掘、身份溯源以及人像鑒定。
“警視通人像智能重建系統”一是依托視頻人臉圖像的快速檢測與定位功能,實現各類人臉圖像在人臉庫中的快速檢索;二是依托對批量圖像的智能化處理功能,提高一線辦案民警的工作效率。三是依托強大的低質量人臉重建(小人臉放大、膚色還原、人臉去遮擋、去噪)、多幀清晰化、側面人臉轉正、三維人臉重建、二維人臉畫像合成以及三維人臉智能畫像等功能大幅提升了人臉圖像質量,提高了模糊人像在刑偵與鑒定工作中的可用性。
目前,警視通人像智能鑒定系統已在公安部物證鑒定中心、北京市公安局刑偵總隊、天津市公安局刑偵總隊、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中國刑警學院、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等多家單位深度應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特別是在公安機關近期的人像集中比對處理中充分體現了AI人像重建技術賦能“智比”、“智偵”的綜合優勢。
(涉案視頻序列幀圖片)
(警視通人像智能重建系統處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