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位于南京的云計算數據中心近日首度對外曝光,百度南京云數據中心實現ARM體系架構商用,也是ARM體系服務于云數據中心的規?;瘧?,宣稱在功耗和成本等方面有大幅改進。
百度云首席架構師林仕鼎指出,云計算是IT技術發展的全新階段,從桌面到數據中心,計算范式、設計理念都發生變革。對互聯網公司而言,數據規模和迭代速度決定它創新的速度,同時也是它技術水平標志,其中最關鍵的便是云計算技術。
圖:百度在國內互聯網行業中第一個大規模部署的定制化整機柜
百度在云計算軟硬件基礎技術上積累多年,本次展示了在數據中心和硬件方面的五個成果。
第一,ARM架構服務器在數據中心的規模應用,宣稱存儲密度提升70%,TCO降低25%。
第二,大規模部署自主設計的定制化整機柜服務器,宣稱TCO(整體擁有成本)下降10%,交付效率提升10倍。
第三,在南京機房部署了5000余臺萬兆集群。該萬兆TOR(Top of Rack柜頂式)交換機全部由百度自主研發設計,接入成本宣稱對比同類商用方案下降83%。
第四, PUE達國內領先。如百度M1自建機房最佳PUE達1.18,年均PUE達1.37,能效提升7%,全年完全免費冷卻時間達4200小時,占全年時間的48%。
第五, 自主研發SSD,系業內首家自主研發及規模應用,相對SATA SSD性能提升6倍成本降低10%,相對PCIE Flash性能提升2倍成本降低40%。
圖:應用于百度數據中心的ARM服務器內部圖&外觀
談及基于百度云數據中心及軟硬件基礎架構的百度云戰略,林仕鼎講到,個人云服務、開放云平臺,云計算基礎軟硬件架構和操作系統研發,構成百度云的整體布局。其中,百度個人云服務自2012年7月底正式開放,從數據存儲服務向一人一云的方向發展。
截至2012年12月,用戶量突破2600萬,個人云文件數突破10億。此舉推動傳統云計算向個人云的轉變,做到用戶數據統一性,不被終端和應用等分割。
百度系統部總監朱永忠表示,整體機柜設計可大幅降低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的交付時間,并實現交付即上線,本次只用一天的時間就完成南京云數據中心200個rack機柜的上線。ARM體系首次服務于云數據中心的規模化應用,在功耗和成本等方面有大幅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