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集成  系統集成  弱電  軟件  kvm  服務器  思科  視頻會議  拼接  SFP 

中國O2O市場的未來模式:互聯網+實體

   日期:2016-12-03     瀏覽:106    評論:0    
核心提示:隨著微信、微博等社交平臺上微電商的興起,傳統電商也看好了這個市場,加入微電商陣營。2015年1月,京東推出了手機端應用拍拍微店,接入微信一級入口,面向京東平臺的第三方商家開放。京東準備效仿微信朋友圈,在拍拍微店建立購物圈,希望能將社交平臺流量變現為電商流量。一些微電商聞風而動,對此表現了極大的興趣,勢將微電商進行到底。被傳銷旋渦搞亂的微電商市場似乎要迎來新的時代。由此我們將迎來一種顛覆傳統點上的商業模式:社交+電商+社交
 隨著微信、微博等社交平臺上微電商的興起,傳統電商也看好了這個市場,加入微電商陣營。2015年1月,京東推出了手機端應用拍拍微店,接入微信一級入口,面向京東平臺的第三方商家開放。京東準備效仿微信朋友圈,在拍拍微店建立購物圈,希望能將社交平臺流量變現為電商流量。一些微電商聞風而動,對此表現了極大的興趣,勢將微電商進行到底。被傳銷旋渦搞亂的微電商市場似乎要迎來新的時代。由此我們將迎來一種顛覆傳統點上的商業模式:社交+電商+社交


1.微信電商是一種逆商業的社交電商

電子商務是指在互聯網進行的商業活動,是傳統商業活動各環節的電子化、網絡化,其中心仍然是商品交易,電商發展到一定程度,才會出現社交,而且社交也是為商品交易服務的,用公式表達就是電商+社交;微信則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社交平臺,這個平臺擁有了數億消費者之后才逐漸發展出了商品交易的功能,這個順序背離了傳統的商業順序,并且商品交易依靠朋友圈的社交關系進行,即社交+電商+社交,在這個平臺發展起來的微電商其實是社交電商。

對于消費者來說,二者相較自然是前者更專業且方便。從社交平臺購物,在購物之外還要搭上時間成本,不值得。面對這種狀況,微電商應如何突圍?

基于龐大的微信消費者基礎,微電商要做的就是把陌生人變成熟人,把熟人變成粉絲,把粉絲發展成客戶,利用層層的社交關系,建立一個封閉的商業帝國。

2.朋友圈中的巨大商業價值


雖然平臺眾多,但是最被看好的還是微信朋友圈,其他的社交媒體都有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與微信齊名的微博,消費者太分散,除非已經建立了龐大的粉絲群,否則很難引起大規模的關注;網易的易信、阿里的來往雖然注冊消費者也不少,但是活躍度與微信不能同日而語;微信小店看起來風風火火,但是真正賺錢的還是少數;至于其他的BBS、QQ空間、社區、貼吧等做營銷更是困難。一番比較下來,還是朋友圈做營銷容易,而且早期在朋友圈賣東西的那群人已經撈到了第一桶金。

對于大眾來說,實在沒有比朋友圈更適合做營銷的地方,所以盡管官方嚴厲打擊,但還是屢禁不止。對微電商而言,目前的選擇中只有朋友圈才能支撐起行業的未來,京東的購物圈計劃就是針對這點設置的。

3.微信的野心:左手B2C,右手C2C


2014年5月,微信公眾平臺推出了微信小店,這個經營C2C業務的平臺實現了技術“零門檻”的電商接入模式,也吸引了幾百萬個小店入駐,然而這個平臺至今還處于不瘟不火的狀態;幾個月后,面向B2C業務的京東微店就已經上線,如此急切的行為,更加凸顯了微信發力電商的野心。微信小店并沒有取得樂觀的成績,也沒有表現出巨大的潛力,那么京東微店的推出,是否一定能托起微電商的未來?就目前來看,情況也不是十分樂觀。

(1)用流量為王的思維來做移動電商

由于已經與騰訊聯手,京東微店同時擁有手機QQ和微信的兩大移動平臺的流量,幾乎囊括了全國所有的智能手機消費者,因而流量完全沒有問題。但是作為微電商,流量只有轉化為消費才有意義,而如何將這些流量轉化為潛在的消費,京東微店還沒有找到有效的途徑。

(2)門檻高,很多商家玩不轉

目前,想要在京東微店開店,必需已經入駐了京東平臺。京東現有的第三方商家共5萬家,也就是說,京東微店的最大規模就是5萬家。在這些商鋪中有7600家綁定了微信服務賬號。“雙11”期間,綁定服務號的商家數量上漲了6.3倍,這一數據對于整個電商行業來說微不足道。京東微店的這一舉措是為了保證商品的質量和商家的可靠,但是這一門檻也意味著對更多商家的拒絕。


(3)營銷方式將只能通過微信來完成

微信是一個封閉的系統,所以京東微店的商家只能在微信內部完成所有的交易環節,包括營銷,這就限制了傳播渠道和傳播范圍。在固定的范圍內開展營銷,無疑對營銷過程的精準化要求很高,商家需要知道哪些人是自己的潛在客戶,但是京東微店顯然無法實現粉絲的精準定位。

4.移動電商未來的4個走向


近幾年,移動電商行業已被社會認可,大量的資金投入了這個領域。移動電商的繁榮,只是或早或晚的問題。從現在的情形推測,未來的移動電商可能出現不同的走向。

(1)微信對電商的沖擊以失敗告終,資質比較好的App應用被阿里收購,按照以交易為導向的思路在阿里麾下發展,走美麗說、蘑菇街的路子。

(2)如果沒有后續資本的注入,很多電商App和微店App在經過激烈的混戰后面臨資金問題,整個行業重新洗牌:一部分向做垂直化和深度化縱向發展,一部分轉型其他行業,一部分被并購或淘汰。

(3)在互聯網領域,百度、阿里和騰訊是不可撼動的三巨頭,移動電商領域也只有這三家能做生態。在電商領域,從PC端到移動端,都是阿里巴巴一家獨大。在移動端能與阿里有一拼之力的,也只有騰訊一家。因而未來的第三方電商平臺要么依附阿里,要么做微信的附庸。

(4)京東微店挑起微電商大梁,與微信小店一起抗下社交化電商的攻堅戰。如果這種模式最終成功,將會引發一大批社交App向細分垂直領域市場發展。

承載了眾多期盼與質疑,在一開始就經歷曲折的微電商,到底會一飛沖天還是黯然離場,只有依靠時間來揭曉答案。


內容不錯? 關注我們吧!

長按二維碼,即可關注《小剛說運營》公眾號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
網站首頁  |  付款方式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關于我們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  |  京ICP備11008917號-2  | 
 
porn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