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集成  系統集成  弱電  軟件  kvm  服務器  思科  視頻會議  拼接  SFP 

小型機、大型機和PC服務器區別

   日期:2012-11-29     來源:zol    瀏覽:969    評論:0    
核心提示:本文介紹了小型機、大型機、PC服務器的起源和歷史、特色、架構以及區別。

第1頁:小型機的起源和歷史

小型機(minicomputer or midrangecomputer)是一個已過時的術語,用來指一類界于大型主機(mainframe)和微型計算機(microcomputer)之間的計算機產品,它是60年代由DEC(數字設備公司)公司首先開發的一類高性能計算產品。

據記錄,1965年DEC公司海外銷售主管約翰·格倫將PDP-8運到英國,發現倫敦街頭正在流行“迷你裙”(Mini),姑娘們爭相穿上短過膝蓋的裙子,活潑輕盈,顯得那么嫵媚動人。他突然發現PDP與迷你裙之間的聯系,新聞傳媒當即接受了這個創意,戲稱PDP-8是“迷你機”。“迷你”(Mini)即“小型”,這種機器,小巧玲瓏,長61厘米,寬48厘米,高26厘米,把它放在一張稍大的桌上,怎么看都似穿著“迷你裙”的“窈窕淑女”。它的售價只有18500美元,比當時任何公司的電腦產品都低,很快便成為DEC獲利的主導產品,并引發了當時計算機市場的小型化革命。有別于后來的服務器,小型機采用的是主機/啞終端模式,并且各家廠商均有各自的體系結構,彼此互不兼容。

而UNIX服務器,也就是中國業內習慣上說的小型機,在服務器市場中處于中高端位置。UNIX服務器具有區別X86服務器和大型主機的特有體系結構,基本上,各廠家UNIX服務器使用自家的UNIX版本和處理器。比如IBM公司采用Power處理器和AIX操作系統,Sun、Fujitsu(富士通)公司采用SPARC處理器架構和Solaris操作系統,HP采用PA-RISC架構(現在轉向于安騰處理器)和HP-UX操作系統;過去的Compaq公司(已經被并入HP)處理器架構采用Alpha。使用小型機的用戶一般是看中Unix操作系統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專用服務器的高速運算能力。

早期的小型機通常有各制造廠自己的專利技術,使用專用的指令系統和操作系統。不過,自80年代UNIX操作系統興起后,一些面臨危機的小型機改用了UNIX系統。

小型機
小型機

80年代以來,網絡化和微型化的日趨明顯,傳統的集中式處理和主機/啞終端模式越來越不能適應人們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傳統的大型機和小型機都陷入了危機。為了應對危機,小型機和大型機改變了原先的一些功能和模式,以C/S模式中的服務器角色重新適應人們的需求。

一些歷史上著名的小型機系列:IBM:AS/400DCE:PDP7、PDP11、VAX等。

小型機(minicomputer)一詞誕生的故事:1965年,DEC公司海外銷售主管約翰·格倫將PDP-8運到英國,發現倫敦街頭正在流行"迷你裙"(Mini),姑娘們爭相穿上短過膝蓋的裙子,活潑輕盈,顯得那么嫵媚動人。他突然發現PDP與迷你裙之間的聯系,新聞傳媒當即接受了這個創意,戲稱PDP-8是"迷你機"。"迷你"(Mini)即"小型",這種機器,小巧玲瓏,長61厘米,寬48厘米,高26厘米,把它放在一張稍大的桌上,怎么看都似穿著"迷你裙"的"窈窕淑女"。它的售價只有18500美元,比當時任何公司的電腦產品都低,很快便成為DEC獲利的主導產品。

注意:

1.在中國大陸地區,小型機一詞仍被部分人使用,但已經不是原先的含義,而是指UNIX服務器。2.中國大陸地區還有另一個術語:中型機,該詞語應當是來自于小型機的另一個英文詞midrangecomputer的誤譯。

小型機是指運行原理類似于PC(個人電腦)和服務器,但性能及用途又與它們截然不同的一種高性能計算機,它是70年代由DCE(數字設備公司)公司首先開發的一種高性能計算產品。

小型機具有區別PC及其服務器的特有體系結構,還有各制造廠自己的專利技術,有的還采用小型機專用處理器,比如美國Sun、日本Fujitsu(富士通)等公司的小型機是基于SPARC處理器架構,而美國HP公司的則是基于PA-RISC架構;Compaq公司是Alpha架構。另外I/O總線也不相同,Fujitsu是PCI,Sun是SBUS,等等。這就意味著各公司小型機機器上的插卡,如網卡、顯示卡、SCSI卡等可能也是專用的。此外,小型機使用的操作系統一般是基于Unix的,像Sun、Fujitsu是用Sun Solaris,HP是用HP-Unix,IBM是AIX。所以小型機是封閉專用的計算機系統。使用小型機的用戶一般是看中Unix操作系統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專用服務器的高速運算能力。

現在生產小型機的廠商主要有IBM和HP及浪潮、曙光等。IBM典型機器有RS/6000、AS/400等。它們的主要特色在于年宕機時間只有幾小時,所以又統稱為z系列(zero 零)。AS/400主要應用在銀行和制造業,還有用于Domino,主要的技術在于TIMI(技術獨立機器界面),單級存儲,有了TIMI技術可以做到硬件與軟件相互獨立。RS/6000比較常見,用于科學計算和事務處理等。

小型機是指運行原理類似于PC(個人電腦)和服務器,但性能及用途又與它們截然不同的一種高性能計算機,它是70年代由DCE(數字設備公司)公司首先開發的一種高性能計算產品。

小型機具有區別PC及其服務器的特有體系結構,還有各制造廠自己的專利技術,有的還采用小型機專用處理器,比如美國Sun、日本Fujitsu(富士通)等公司的小型機是基于SPARC處理器架構,而美國HP公司的則是基于PA-RISC架構;Compaq公司是Alpha架構。另外I/O總線也不相同,Fujitsu是PCI,Sun是SBUS,等等。這就意味著各公司小型機機器上的插卡,如網卡、顯示卡、SCSI卡等可能也是專用的。此外,小型機使用的操作系統一般是基于Unix的,像Sun、Fujitsu是用SunSolaris,HP是用HP-Unix,IBM是AIX。所以小型機是封閉專用的計算機系統。使用小型機的用戶一般是看中Unix操作系統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專用服務器的高速運算能力。

現在生產小型機的廠商主要有HP、IBM、SUN、浪潮、曙光等.它們的主要特色在于年宕機時間只有幾小時,所以又統稱為z系列(zero 零)。AS/400主要應用在銀行和制造業,還有用于Domino,主要的技術在于TIMI(技術獨立機器界面),單級存儲,有了TIMI技術可以做到硬件與軟件相互獨立。RS/6000比較常見,用于科學計算和事務處理等。

第2頁:小型機的四大特色

小型機的四大特色

小型機是指采用8-32顆處理器,性能和價格介于PC服務器和大型主機之間的一種高性能 64 位計算機。一般而言,小型機具有高運算處理能力、高可靠性、高服務性、高可用性等四大特點:

第一,高運算處理能力(High Performance)

1、采用8-32顆處理器,實現多CPU協同處理功能;

2、配置超過32GB的海量內存容量;

3、系統設計有專用高速I/O通道。

第二,高可靠性(Reliability)

1、延續了大型機、中型機的高標準的系統與部件設計技術;

2、采用高穩定性的UNIX類操作系統。

第三,高服務性(Serviceability)

能夠實時在線診斷,精確定位出根本問題所在,做到準確無誤的快速修復。

第四,高可用性(Availability)

多冗余體系結構設計是小型機的主要特征,如冗余電源系統、冗余I/O系統、散熱系統等。

第3頁:小型機的特殊架構

小型機的特殊架構

小型機具有區別PC及其服務器的特有體系結構,還有各制造廠自己的專利技術,有的還采用小型機專用處理器,比如美國Sun、日本Fujitsu(富士通)等公司的小型機是基于SPARC處理器架構,而美國HP公司的則是基于PA-RISC架構;Compaq公司是Alpha架構。另外I/O總線也不相同,Fujitsu是PCI,Sun是SBUS,等等。

這就意味著各公司小型機機器上的插卡,如網卡、顯示卡、SCSI卡等可能也是專用的。此外,小型機使用的操作系統一般是基于Unix的,像Sun、Fujitsu是用Sun Solaris,HP是用HP-Unix,IBM是AIX。所以小型機是封閉專用的計算機系統。使用小型機的用戶一般是看中Unix操作系統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專用服務器的高速運算能力。

現在生產小型機的廠商主要有IBM和HP及浪潮、曙光等。IBM典型機器有RS/6000、AS/400等。它們的主要特色在于年宕機時間只有幾小時,所以又統稱為z系列(zero 零)。AS/400主要應用在銀行和制造業,還有用于Domino,主要的技術在于TIMI(技術獨立機器界面),單級存儲,有了TIMI技術可以做到硬件與軟件相互獨立。RS/6000比較常見,用于科學計算和事務處理等。

但是,小型機不等于RISC服務器!

以往,人們往往把基于RISC架構專用處理器,采用UNIX類操作系統的計算機與小型機的概念等同起來。然而,隨著AMD、英特爾等CPU廠商采用64位、多路SMP設計、多核、集成內存控制器等先進技術,X86架構處理器從技術性能和市場接受度上都已經開始顛覆RISC處理器廠商在小型機領域的壟斷地位;另一方面,隨著LINUX類操作系統的日趨成熟和廣泛應用,也進一步加速了以封閉專用著稱的UNIX操作系統的消亡。今天,一種基于X86多核處理器,同時支持UNIX和LINUX類操作系統,更具開放、標準特性的新型小型機已經出現,在敲響傳統RISC小型機喪鐘的同時,給廣大企業級用戶送來了新時代的福音。

第4頁:小型機的發展趨勢

小型機的發展趨勢

趨勢一:RISC處理器走弱,X86處理器走強。

隨著64位、多核CPU、多路SMP設計、集成內存控制器等創新技術的引入,基于X86架構處理器的系統性能越來越強大,對基于RISC處理器的服務器構成了極大威脅。從全球高性能計算機TOP 500排行榜來看,AMD、Intel處理器從2001年11月份的4%上升到了2005年11月的77.6%,而RISC等專用處理器則從96%下降到了22.4%。

趨勢二:UNIX操作系統走弱,LINUX操作系統走強

一方面,UNIX操作系統面臨標準不統一帶來的封閉性、投資昂貴的高成本性以及各UNIX廠商發展策略不明朗帶來的不確定性等三大困境;另一方面,隨著LINUX操作系統的日趨成熟,其性能已經和UNIX操作系統相當,并大量侵蝕了UNIX的固有陣地。從全球高性能計算機TOP 500排行榜來看,Linux從2001年11月份的7.8%上升到了2005年11月的74.2%;相反,而UNIX則從88.6%下降到了20%。

趨勢三:小型機產業生態系統朝開放化、標準化發展

開放化、標準化一直是全球IT產業發展的規律之一,它能帶來更高的性價比、更出色的擴展性、更優秀的兼容性和更多的投資回報。正是這一規律在催使包括CPU、操作系統、整機、應用軟件廠商以及用戶在內的整個小型機生態系統從封閉走向開放。眾多SI和軟件開發商推出了越來越多的基于Linux或Windows的應用軟件或解決方案,如原本在UNIX下應用的Oracle、Sybase等企業級數據庫軟件已經在LINUX下實現了成功的應用,并得到了時間的檢驗。越來越多傳統RISC小型機的用戶開始向遷移系統,擺脫封閉帶來的桎梏。

趨勢四:遷移是一種趨勢

IDC調研結果顯示,從2001以來,全球Unix服務器市場的出貨量和銷售額均在不斷縮減,在2001年整個服務器市場470億美元的銷售額中,Unix服務器占了210億美元;而2004年Unix則只有162億美元,平均每年的衰退比率超過了5%。預計到2008年,X86服務器將不光是在銷量上遠遠領先于非工業標準服務器,甚至在銷售額方面也將實現趕超。

第5頁:小型機與PC服務器和大型機的區別

小型機與PC服務器的區別

在英文里這兩位都叫server(服務器),小型機是國內的習慣稱呼。pc服務器則主要指基于intel處理器的x86架構,是一個通用開放的系統。而不同品牌的小型機架構大不相同,使用risc、mips處理器,像美國sun、日本fujitsu等公司的小型機是基于sparc處理器架構,而美國hp公司的則是基于pa-risc架構,compaq公司是alpha架構,ibm和sgi等的也都各不相同;i/o總線也不相同,fujitsu是pci,sun是sbus,等等,這就意味著各公司小型機機器上的插卡,如網卡、顯示卡、scsi卡等可能也是專用的;操作系統一般是基于unix的,像sun、fujitsu是用sun solaris,hp是用hp-unix,ibm是aix,等等,所以小型機是封閉專用的計算機系統。使用小型機的用戶一般是看中unix操作系統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專用服務器的高速運算能力,雖然小型機的價格是pc服務器的好幾倍。

pc服務器一般用的操作系統是安全性、可靠性稍差的windows 2000/windows nt4。目前造成windows nt口碑不佳的原因其實多少也在于大家對microsoft的偏見,其實windows nt安全性、可靠性和運算速度并不差,尤其是其windows2000發布以后,而windows2000針對服務器市場又分為多個版本:windows2000 server、windows2000 advance server、windows2000 datacenter server。

目前在服務器操作系統市場上的ms windows 2000/nt市場占有率在50%以上,而且windows nt在操作界面的易用性、通用性、易開發性、大量的應用軟件支持上有絕對的優勢;另外,pc服務器還可以支持現在流行的linux、sco unix、solaris for x86等unix操作系統,對于文件和打印服務器novell netware操作系統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相對而言,pc服務器具有較高的性能價格比,通用性是其最大的一個優點,會使用pc機就可以很容易地使用pc服務器,它的硬件結構與pc機差不多,用戶心里有底;它的操作系統一般是windows nt/2000,又對用慣windows 95/98的用戶來說容易掌握,而且應用軟件也更豐富。另外,價格便宜也是pc服務器的優勢,價位處于pc機與昂貴的小型機之間,具有最佳的性能價格比。

大型機的特色

大型機對于普通電腦使用者而言,了解得都不多,很多人可能還沒聽說過。畢竟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電腦,絕大部分都是微型計算機。那什么是大型機呢?我們今天就來了解一下。

大型機(Mainframe)的功能、價格以及性能上都在小型機和微型計算機之上,是一種用于大規模計算的計算機系統,由于早期產品體積龐大因而被稱為大型機。

1964年IBM公司花費50億美金開發出了IBM SYSTEM/360大型機,開始了大型機的歷史。大型機通常采用集中式體系架構,這種架構的優勢之一是其出色的I/O處理能力,因而最適合處理大規模事務數據。大型機不單純用來進行傳統的海量數據處理和財務事務處理。在一些場合,它可作為企業的中心架構,用來提高安全性,可用性和可管理性。大型機也可用來安裝多個操作系統,可以運行所有的主流的軟件包。

大型機通常用于政府、銀行、交通、保險公司和大型制造企業。特點是處理數據能力強大、穩定性和安全性又非常高。system/360開始的一系列的IBM計算機是大型機的典型代表,而IBM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大型機制造商。目前生產大型機的企業主要有兩家:IBM和UNISYS。IBM大型機是其z系列服務器。順便說下,Sun和HP不生產大型機,但它們生產性能和用途類似于IBM大型機的高端Unix服務器。

第6頁:IBM小型機特性簡介

IBM小型機特性簡介

提及IBM小型機,我們不得不說到IBM eLiza(蜥蜴)計劃以及IBM的小型機的RAS特性。

eLiza的稱呼最早起源于六十年代中期IBM的一個計劃,即采用人工智能技術設計一種實現人和計算機之間通訊的程序。在九十年代,IBM設計的深藍超級計算機戰勝了國際象棋大師卡斯帕羅夫,其綜合處理能力可比喻于一個蜥蜴(lizard)所具有的功力,即具有預測防范、處理判斷以及自我愈合再生能力。

在當今的IT世界,眾多企業都無情地面對一個巨大挑戰:為了構成一個強大的靈活自如的電子商務運做環境,需要使用大量的服務器、網絡設備、復雜的應用軟件等,這些設備所涉及的IT技術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企業嚴重缺乏有經驗的工程師來維護和管理整個軟硬件系統。

IBM公司綜合自己多年的IT經驗,應運而生的提出了eLiza計劃,并給它賦予了具有前瞻性的重要內容:即現代企業要想處于不敗的競爭地位,其電子商務環境所使用的軟硬件系統應具備下列四項原則:

1、自我配置能力:系統可以動態自我配置有關資源。

2、自我保護能力:系統有能力保護自己,不受到非法訪問和攻擊。

3、自我愈合能力:系統能夠自動預測錯誤、避免錯誤、修復錯誤、取代有關錯誤部件。

4、自我優化能力:系統能夠自動監視和管理有關資源,將系統性能調整到最佳狀態。

為了達到以上目標,系統還需具備以下七個要素:

1、負載管理(WorkloadManagement)

2、安全機制(Security)

3、群集技術(Clustering)

4、虛擬主機托管(VirtualServerHosting)

5、端到端的自動控制(End-to-EndAutomation)

6、災難恢復機制(DisasterRecovery)

7、端到端的系統管理(End-to-EndSystemsManagement)

下面,編者以IBM p690服務器為例,介紹其RAS特性。

1、自動首次錯誤數據捕獲和診斷錯誤隔離能力

2、自治愈內部POWER4處理器組冗余

3、業界第一的PCI總線奇偶錯誤恢復

4、避免檢查中止的不可收集錯誤處理

5、動態錯誤恢復:錯誤檢查和糾正(ECC)或在主存上的等價保護,所有一、二、和三級緩存和內部處理器組

6、連續和冗余的位操作被使主存具有自治愈功能

7、在主存上具有的Chipkill糾正功能

8、N+1的冗余電源,雙電源線,和對電源及風扇的在線維護

9、針對處理器、緩存、內存、I/O和DASD的預計性錯誤分析

10、基于運行時錯誤來決定是否分離處理器運行和啟動(動態處理器離線和永久處理器離線)

11、緩存和主存的離線技術

12、通過選擇高品質的部件最大限度的減少故障

13、針對電源、風扇和I/O子系統的基于首次故障數據捕獲技術的并行、運行間檢測技術。

第7頁:惠普發展歷史回顧

惠普發展歷史回顧

惠普(HP)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電腦公司之一。早在1997年,其計算機產品的營業收入就占其總收入的80%以上,僅次于藍色巨人IBM,無可爭議地位居電腦行業第二名。當時,惠普公司也是全球著名的電子測試測量儀器公司,它擁有超過29000種各類電子產品。此外,該公司也經營網絡產品、醫療電子設備、化學分析系統、袖珍計算器和電子元件,工廠和銷售部門分布于美國28座城市,以及歐洲、加拿大、拉丁美洲和亞太地區。

有趣的是,這家公司與硅谷的誕生有著最直接的聯系,60多年前,公司創業的汽車庫現已成為電腦發展史上重要的歷史見證。也就是說,回顧惠普的成長道路,必須從硅谷和“硅谷之父”說起。

“硅谷之父”是美國斯坦福大學弗雷德·特曼(F.Terman)教授。本世紀30年代初,目光遠大的特曼以電氣工程系教授身份出任副校長,他決心把“鐵路大王”老斯坦福贈予學校的土地中劃出579英畝,在舊金山附近的圣克拉拉,以帕洛阿托(Palo Alto)為中心創建一個高科技的“斯坦福研究區”以斯坦福大學為中心,集研究、開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工業園區,這就是后來聞名于世的“硅谷”。

在大學傳統“象牙塔”里創辦企業,第一個“吃螃蟹”者是需要膽識的。特曼首先想到了他的兩個學生比爾·休利特(B.Hewllet)和戴維·帕卡德(D.Packard)。

出身于斯坦福醫學院教師世家的休利特,與在律師家庭長大的帕卡德都是特曼教授的研究生。1934年,兩人同去科羅拉多山脈進行一次為期兩周的遠足野營,共同志向和愛好使他們結為形影不離的摯友,保持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友誼和伙伴關系。在特曼的鼓勵和支持下, 他們開始籌劃創辦一家私人公司,并且在1937年8月舉行第一次“正式”會議,會議議題是“創業計劃的初步組織規劃和工作綱要”。第二年, 已經結婚的帕卡德夫婦遷入帕洛阿托市安德森大街376號,休利特也在附近租下一間小屋。于是,在帕卡德屋后僅有一個車位的簡陋汽車庫里,兩人走出了創業的第一步。 他們當時僅有538元流動資金,全部“固定資產”則是:一個工作臺、一部鉆床、一把螺絲刀、一把電烙鐵、一把鋼鋸和買來的若干電子零件。1939年元旦,兩人正式簽署合伙企業協議,用擲硬幣的方式決定將誰的名字放在前。不用說,休利特贏了,合伙企業被注冊為“休利特—帕卡德公司” ,簡稱HP公司,取自Hewllet-Packard的第一個字母,在我國則通譯為惠普公司。

下一步該怎么辦?又是特曼給他們出了個好主意。他建議惠普公司從制造阻容式音頻振蕩器入手, 并安排了另一位斯坦福大學畢業生、 國際電話電報公司副總裁為他們投資500元。 帕卡德回憶說:“到那年圣誕節,我們已制造出音頻振蕩器產品。我們把它放在壁爐架上,給它照了像,編了一本兩頁的推銷小冊子,按照特曼提供的名單,把小冊子送給大約25家可能的用戶……”這是惠普公司的第一件產品,名叫HP200A,售價僅54美元。令人驚訝的是居然很快就有了訂單,有人還寄來支票。恰好碰到迪斯尼樂園拍攝電影《幻想世界》急等著使用這種儀器, 他們一下就賣出8臺,據說現在還有一臺仍在好萊塢使用。就這樣,惠普公司創業第一年站住了腳跟,但銷售收入僅5369美元,利潤才有微不足道的1563美元。

1940年, 惠普公司逐步擴大業務范圍, 產品增加到8種,從車庫搬到Page Mill大街395號一棟租用的大樓內。 公司向僅有的3名員工發放了第一筆圣誕獎金每人5美元。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發,惠普已有了17名員工,年銷售額達到10萬美元;1943年,惠普為海軍研究實驗室開發信號發生器和雷達干擾器等產品, 率先進入微波設備制造領域;1945年,當應征入伍的休利特復員返回帕洛阿托,發現自己已經是這家擁有數百萬資產的大型公司副總裁。 當時,惠普已經建造了自己的Redwood大樓,帕卡德告訴他,如果今后電子行業不景氣,這棟大樓可以改造成食品雜貨店。然而,改作食品店的危機并沒有降臨,相反,惠普公司一路順風高速成長,于1947年8月18日轉制為股份有限公司。 比起休利特和帕卡德來,特曼教授顯得更高興。他逢人便講惠普崛起的“神話”,向那些可能的投資者們宣傳靠近大學辦企業的種種優勢。“去找休利特或者帕卡特談談吧,有惠普在前面帶路,”特曼由衷地說,“你們一定能迅速成為第二個、第三個惠普。”

特曼精心播下的種子, 不斷地發芽、抽葉、開花、結果。1955年,有7家公司來硅谷辦廠,1960年增加到32家,到1965年斯坦福研究園區正式建立時,這里已經集中了近70家高新技術企業, 眾星捧月般簇擁著斯坦福大學;其中,惠普公司租用的土地就超過100萬平方英尺。70年代后期,休利特和帕卡德還聯名向斯坦福大學捐贈了一座現代化的“特曼大樓”,永遠紀念他們的恩師。他們創業的那間汽車庫,1989年被加利福尼亞州政府正式命名為“硅谷誕生地”,成為美國珍貴的歷史文物。

從50年代至60年代,惠普公司進入到它的高速擴張時期。在休利特和帕卡德的運籌下,它不僅堅持技術創新,開發新產品,而且用一系列收購行動,把公司的觸角迅速伸進電子儀器設備的諸多領域。例如,1951年,特曼教授的另一位研究生艾爾·巴利特在攻讀學位的同時,替惠普公司研制出一種高速頻率計數器HP524A,使測量高頻所需的時間,從原來10分鐘下降到2秒。巴利特帶領的設計小組開發的相關產品越來越多,其銷售額累計達10億美元之巨。再例如,從1958年惠普首次收購加州一家圖形記錄儀制造公司F. L.Moseley,躋身于繪圖儀行業之后, 1961年,再次收購Sanborn公司,闖進電子醫療設備領域;1965年,它以同樣的方式收購了賓夕法尼亞州F&M科技公司, 強行進入分析儀器領地。這種收購或購并行動,一直延續到90年代末:1989年,連工作站電腦的早期霸主阿波羅計算機公司也成為惠普的“囊中之物”;1997年,為了增強公司支持電子商務的實力,惠普又將電子支付系統廠商VeriFone“收為己有”。

無論從何種意義上講,1957年對惠普公司都是“重要轉折關頭的一年”(帕卡德語)。首先是這年11月,惠普股票首次上市,公司市場價值猛增至4800萬美元;其次是羅馬條約的簽署,使惠普得以迅速開拓海外市場,在歐洲建立了辦事處和生產基地。然而,這些,都不及當年另一件大事重要,它不僅確立了惠普的發展宗旨,而且也影響到電腦業界經營管理方法的變革。

舊金山以北約70公里有一家名叫索諾馬(Sonoma)的旅館,1957年初,休利特和帕卡德將20多位高級經理帶到這里,舉行了一次為期兩天的高峰會議。帕卡德告訴大家,惠普現在已有1200多人,盡管公司發展壯大了,但仍然必須保持小公司那種親密無間的氣氛。而休利特強調指出,惠普公司的信念應該是:相信任何人都愿意努力工作,并能創造性地工作,只要賦予他們適宜的環境,他們就一定能成功。會議中,休利特和帕卡德把事前草擬的一系列公司宗旨提交給與會者討論。 最初的宗旨共有6個(利潤、顧客、業務領域、發展、職工和公民義務),其基本核心是“客戶第一,重視個人,爭取利潤”。這些宗旨后來又經過多次修改,并圍繞它們制定出各種規劃和具體作法,形成了被業界贊譽為“惠普之道”(HP Way)的經營管理模式。

從汽車庫里走出來的惠普再次登上新的臺階:1962年,公司首次被《財富》雜志列為全美最大500家企業名錄里,雖然僅位居第460名。1964年,在紀念公司誕生20周年時,休利特正式出任總裁,帕卡德則擔任了董事長;1965年,惠普的營業收入超過1650萬美元,員工達到9000人。

然而,60年代中期的惠普還不是一家電腦公司,計算機產業是IBM和DEC公司的領地。帕卡德曾造訪過DEC公司和王安電腦公司,他甚至也想到以2500萬的代價買下DEC,但因種種原因沒有成交。1964年,在“惠普之道”的精神感召下,兩位工程師決心自己動手試制計算機。凱·馬格爾比和保羅·斯托夫特向帕卡德建議說,他們可以設計一種控制器,把惠普的電子測試儀器與打印機、繪圖儀連接起來,實現自動化操作。帕卡德于是委任馬格

爾比組建一個攻關小組, 于當年9月完成了惠普的第一臺電子計算機HP2116,不久便發展為HP2110系列電腦產品;攻關小組的技術骨干,后來也成為該公司設在硅谷庫帕蒂諾的惠普計算機分部的核心。

從照片上看,HP2116電腦的外形根本不象是電腦,因為它本來就是電子儀器的控制器?;萜盏匿N售人員很快發現,許多客戶僅單獨購買HP2116,而不愿成套買進自動電子測量儀器。也就是說,HP2116作為單獨的電腦,要比作為儀器控制器好賣得多。休利特和帕卡德終于領悟到這一信息的重要性惠普必須跟上潮流,重新布署企業戰略,以技術創新的姿態,大步跨進電腦時代。

庫帕蒂諾的工程師比他們的老板想得更遠,他們迅速研制出一種32位計算機原型。若立即上馬這個被命名為“奧米加” 的項目,將意味著與IBM發生正面沖突。休利特審時度勢后對工程師講:“ 不要攻打一個層層設防的山頭,特別是當山上的軍隊比你自己強大時,更不要輕舉妄動。”他下令暫時取消了這一項目。但是,幾位主要經理和工程師不愿意輕易放手,他們瞞著老板在密室里繼續干,但把目標調整為研制16位機型。1972年,他們“私自”完成的機器,作為惠普公司第一臺多功能電腦推向市場,這就是大受客戶青睞的HP3000小型機。

惠普公司在個人計算工具領域最大的貢獻是率先研制出科學計算器。美國著名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寫過一部《暢游2001年宇宙空間》的科幻小說。有一天,他幻想著未來電腦工程師將采用什么樣的計算工具,并且畫了一張草圖。1968年圣誕節前夕, 有人告訴他惠普公司正在銷售一種HP9100A型臺式計算器。克拉克立即湊錢買了一臺,他驚訝地發現,HP9100A計算器的模樣居然酷似他畫的那幅草圖。

HP9100A臺式計算器的發明者是青年工程師湯姆·奧斯本, 以前在另一公司工作時就設計出與打字機大小差不多的電子計算器。奧斯本向許多公司推薦他的發明,但沒有人理睬。休利特和帕卡德一眼看出這種機器的商業前景,馬上派出一個研制組與奧斯本合作。由于當時還沒有大規模集成電路,HP9100A的設計異常復雜,印刷電路板就有14層之多。HP9100A完成后, 參與研制HP9100的惠普工程師接受了休利特交給的另一任務將HP9100“縮小”到可以放進襯衫口袋中。“縮微”后的袖珍機,仍將具有計算三角函數、對數函數和雙曲函數等功能。一位資深的商業營銷者警告休利特說,袖珍機不會有市場,人們已經習慣了計算尺。 休利特卻認為,300多年前奧卻德發明的對數計算尺早就應該淘汰,他堅信人們必定會喜歡上惠普的“電子計算尺”。

休利特是對的。1972年,惠普公司宣布“掌上型”科學計算器HP35問世。這種袖珍機重255克, 有35個按鍵(即被命名為HP35的原因),可以快速方便完成計算尺所能做的一切運算, 售價僅395美元。三年之內,HP35大紅大紫,售出30萬臺之多。此后,1973年惠普迅速推出第一臺超小型商業計算器HP80;1974年跟著推出可編程計算器HP65;1979年研制出第一臺可以顯示數字和字母的計算器HP41C……這類計算器及其后代的銷售總量, 現在已經超過1500萬臺,使傳統的對數計算尺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

面對滾滾而來的個人電腦浪潮,惠普公司也曾坐失良機,錯過了一次領先世界的巨大機遇。眾所周知,1976年喬布斯和沃茲奈克創立蘋果公司前,曾四處尋找合作伙伴。身為惠普工程師的沃茲奈克首先找的就是惠普,但惠普拒絕了他們的請求,才迫使沃茲奈克賣掉自己心愛的HP計算器充當創業資本,與喬布斯共同豎起了蘋果公司的大旗?;萜针m然失去了充當個人電腦旗手的機會,但他們畢竟很快就加入進來。為了保持公司的青春活力, 1977年, 休利特和帕卡德選擇斯坦福大學畢業生、46歲的約翰·楊(H.Young)為公司總裁和法定繼承人,并在第二年讓他接任了首席執行官(CEO)。在約翰·楊任期內,惠普公司于1980年推出首臺個人電腦HP85;1982年利用32位“超芯片”技術研制出HP9000計算機,并集中優勢兵力,向個人電腦打印機進軍。

80年代惠普在電腦各領域都獲得巨大的成功。 早在1982年,惠普就推出它的第一臺激光打印機HP2680,體積有冰箱那么大,售價超過10萬美元,帶頭發動了打印機更新換代的革命。1984年,它相繼推出可以與個人電腦連接的噴墨打印機和激光打印機。1990年,惠普又推出售價低廉的的激光打印機 LaserJet 。HP創始人之一帕卡德自豪地稱,LaserJet已是激光打印機的代名詞,已被業界公認為世界標準。截至1993年,該公司的第1000萬臺激光打印機順利下線,已售出的各類打印機總數則超過2000萬臺。

90年代初,休利特和帕卡德雖然都已退休,但他們繼續參加董事會決策。1992年,當約翰·楊年滿60歲時,休利特和帕卡德一致認為,應該趁他倆還健在,為公司挑選一位更年輕的“舵手”。董事會確定路維斯·普萊特(L. Platt)為最佳人選,請這位51歲的商業管理碩士接任惠普總裁和CEO。1996年3月26日,帕卡德去世,普萊特又兼任董事會主席,集三大職務于一身。 在他的指揮下,惠普成功實施多元化經營策略,保持了高速成長,不僅登上全球個人電腦廠商排行榜前三位,1998年在《財富》500家企業排行榜上也已攀升至全美第14位和全球第42位。

作為美國硅谷最大的公司,惠普之路已經走過了60余年。它不僅是重量級的電腦和相關產品企業,而且擔負著測量儀器研制銷售重任,在日趨激烈的競爭面前,難免顧此失彼。

1999年3月2日,普萊特宣布了一件驚人之舉:惠普公司將一分為二,實施戰略性的重組計劃。其中,測試測量產品部、元器件部、化學分析部和醫療儀器部聯合組成新的測量儀器公司;而計算機及相關部門則繼續擁有“惠普”名稱,重組為惠普計算及成像產品公司。從此而后,電腦業界的目光將聚焦于輕裝上陣的惠普計算及成像產品公司身上。

計算與成像產品公司沿用“惠普”的名稱。1999年7月17日,普萊特任命卡莉·弗瑞娜(C.Fiorina)擔任新公司總裁和CEO,自己將退休離任。時年45歲的弗瑞娜,擁有MIT自然科學碩士等多項學位, 曾任朗訊(Lucent)科技公司全球服務部門總裁等職務,被《財富》雜志列為“全美商業最有能力的女人之一”。歷史悠久的惠普公司上下齊心,弗瑞娜和員工們都堅信他們完全有能力譜寫互聯網業的第二次輝煌。

2001年9月4日,IT業界再次爆出驚人消息:惠普公司以250億美元的價格,按換股方式收購了著名電腦制造商康柏(Compaq)電腦公司。這項并購將使兩家電腦、打印機和電腦伺服器巨頭合二為一,從而超出目前在個人電腦行業排名第一的戴爾電腦公司。合并后的新公司總部將設在原惠普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帕洛阿托,由弗瑞娜擔任董事會主席兼CEO,雇員多達14.5萬人,將在160多個國家展開業務,與IT行業領頭羊IBM公司并駕齊驅。此次收購對于弗瑞娜來說堪稱一次大膽和冒險的舉動,她在試圖將新惠普轉變成一個業務更為廣泛的電腦、軟件和服務供應商。

人們由理由相信,新的惠普公司將繼續沿著“惠普之道”繼續走下去。

第8頁:曙光高性能計算發展歷史

曙光高性能計算發展歷史

曙光一號

在國家科委與863計智能機專家組的直接領導下,在中科院,計算所及其他單位的大力支持下,國家智能計算機研究開發中心經過一年多的努力,于93年研制成功我國第一臺全對稱緊耦合多處理機曙光一號并行機.由于曙光一號的研制不是一切從頭做起,而是采取了遵從國際工業標準,與主流技術兼容,兩頭在內,中間在外,集中力量突破花錢也買不到或買來也不合算,具有高附加值的關鍵部件的技術路線,所以曙光一號的研制花錢少,研制周期短,而且研制成果本身就是具有市場競爭力的高性能計算機產品.93年曙光一號問世時,IBM,HP,Sun,DG等公司的相近性能產品都要賣十幾萬美元甚至幾十萬美元,而當時曙光一號報價只有6萬美元.曙光一號非常適合做網絡服務器,中斷能力與多用戶工作條件下的響應速度都明顯高于國外同類型機器,為我國開展三金工程,建立各部門各單位的信息管理與服務系統提供了理想的平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馬賓研究員視察智能中心以后,給江澤民,李鵬,朱0基,鄒家華,曾培炎等領導遞交了一份題為"曙光一號計算機的設計研制者抓到了機遇,請領導決策者抓緊扶助發展的機遇"的報告.報告指出:"我們是有根據地說曙光計算機的曙光照亮我們要走的路線甚至如何走法!這是最重要的,這比曙光計算機本身的好的性能價格比更重要……

總之,我們自制的,作為信息處理樞紐的曙光一號,和作為信息傳輸樞紐的數字程控交換機,這兩大系列產品的推廣應用和生產發展,會大大推動和帶領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至于團結科技人才作貢獻,激勵愛國用戶興中華,其作用不下于衛星上天.所以,應該說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已經找到突破口,找到了初入點.關鍵在于抓緊機遇,乘機擴大戰果".國家領導領導人十分重視曙光一號,將它做為代表我國科技進步的兩項重大成果之一,寫入94年政府工作報告。

國際上的技術合作都是以實力為基礎,曙光一號問世以前,只有一些港臺小公司來中心談合作,曙光一號的成功大大提高了智能中心的知名度與談判地位.Motorola公司執行副總裁與幾位高級副總裁多次來智能中心尋求合作,將智能中心與曙光公司做為戰略伙伴.現已簽訂協議與智能中心合作成立聯合實驗室,雙方各派10人參加,每年Motorola公司至少投入40萬美元.在開發曙光一號系列升級產品方面Motorola公司將與智能中心長期全面合作.IBM也選擇智能中心做為系統集成的戰略伙伴,在智能中心設立ATM實驗中心.外國大公司主動找智能中心合作是曙光一號取得的重大社會效益,它將大大加速我們開發新產品的進度.曙光一號開發成功后,胡啟恒副院長曾評價曙光一號咬住了高速發展的計算機的"尾巴",那么由曙光一號而獲得的高水平國際合作將使我們能與國際上同步推出基于PowerPC的多處理機,可以說是咬上了高速發展的計算機的"耳朵"。

曙光一號不是一個孤立的科研成果,它代表863計劃計算機主題的發展目標與方面,它是振興民族高性能計算機產業的一個十分艱巨的工程.鑒于曙光一號的成功和曙光產業工程已順利展開,經專家論證通過,國家科委已批準撥款1500萬元,加強支持曙光一號的升級產品開發(作為九五攻關項目).實際上曙光一號研制成功后,我們就已著手升級產品設計.曙光一號系列升級產品采用國際上最有發展潛力的主流CPU芯片-PowerPC 604和620芯片,計劃一,兩年內推出1~2處理機的普及型服務器(性能高于曙光一號,價格更低),2~8個處理機的高檔服務器,雙機備份高可用系統,高性能Internet服務器及嵌入式通信控制器等五種系列產品.其中基于PowerPC 604的普及型服務器將于今年年底推出,形成推廣曙光一號系列計算機的一個大高潮(《計算機世界》調查有56%的用戶打算買PowerPC機器),PowerPC服務器性能價格比高于奔騰服務器,而且特別適于多媒體應用.在注冊資金7500萬元的曙光公司大力推動下,曙光系列計算機明年將打一場漂亮的攻堅戰,在建立我國高性能計算機產業的艱苦長片中邁出扎實的一步。

曙光1000

1995年5月,由中科院計算所研制的曙光1000大規模并行計算機系統通過國家級鑒定,該系統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其峰值運算速度每秒25.6億次,實際運算速度每秒15.8億次,內存容量為1024兆字節,為國內最高水平。該系統突破了一批大規模并行處理的關鍵技術,采用了國際90年代的最新技術它的峰值速度達到25億次/秒,實際運算速度達到15.8億次/秒浮點運算,內存容量達1024兆字節,居中國之首。該系統能解決工作站和大型機難以解決的問題。如,一個全國范圍內的48小時天氣預報程序只需運行3小時左右,而一般計算機要運行60小時以上,這就提高了預報的準確度。這是中國研制成功的第一家有自己版權的并行操作系統。

技術特點

1可擴展性好。連接網絡、輸入輸出(I/O)、系統軟件等均可以擴展。它可以擴展到包括成百上千個結點計算機的MPP系統。它與對稱式多處理機(SMP)系統和傳統的向量(巨型)機相比,具有明顯的優勢。

2計算能力強,內存容量大,能解決工作站和大型機難以解決的大問題。它的實際運算速度達到每秒15.8億次浮點運算。它能在30分鐘內解出含15000個未知數的線性方程組,能在40小時內完成天然DNA整體電子結構計算,而小型機要連續計算3個月以上才能完成。

3獨立設計的蛀洞(Wormhole)路由器芯片創造性地采用了異步和同步相結合的工作方式,消息傳送速度快,穩定可靠。

4并行系統軟件(操作系統、優化編譯器及工具)高效實用。

5全面采用并行編程和調試環境。

6廣泛采用國際標準,系統開放程度高,用戶移植軟件容易。

主要技術指標

曙光1000有36個結點機。其中,計算結點機32個,服務結點機2個,I/O結點機2個;峰值計算速度為浮點25.6億次/秒,實際達到15.8億次/秒;內存容量為1024兆字節;采用基于Wormhole機制的二維Mesh通訊網,結點與網絡通訊總帶寬為2.88GB/秒;運行C、C++和并行Fortran程序,提供并行優化重構工具PORT和串行程序自動并行化工具Autopar;采用基于UNIX的并行操作系統和并行文件系統,并行編程環境PVM、EXPRESS和MPI并行程序行為動態監視工具ParaVision及并行程序調試環境NDB。 曙光1000可以用于天氣預報、石油地震數據處理、航天器設計模擬、科學研究、教學、金融、證券等眾多領域。它已經在我國大規模科學工程計算中發揮了重大作用。以曙光1000為計算主機的高性能計算服務中心即將在國內若干中心城市建立起來。為支持用戶在曙光1000上進行算法研究和開發應用軟件,國家有關部門即將設立國家高性能計算基金。

硬件系統

1系統總框圖 曙光1000是一個基于Message-passing機制的松散耦合大規模并行計算機系統。它包括32個基于i860的計算結點,1~2個系統服務結點子系統和2~3個I/O結點組成的外存子系統。這些結點由一個6×6的二維mesh網連接,每一個Mesh網絡上有一個Wormhole路由器。整個系統有一個系統控制臺,它負責系統的初始化和硬件故障診斷工作。用戶工作平臺是SUN Sparc-2工作站(或其他工作站,如SGI等)和一些終端設備。由每秒10Mb的Ethernet局域網將系統服務結點、控制臺、Sparc-2工作站及終端設備連接起來。

2Mesh網mesh是可擴充的。每一個結點機(包括系統服務結點機和I/O結點機)和一個Wormhole路由器(WRC)相連。結點的編號(物理地址)由X方向編號和Y方向編號兩部分組成。結點的相對地址信息包含在Message中,一個WRC有10個輸入或輸出通道,每一個通道包含8條數據線,一個表示Message結束的TAIL信號、一個請求傳輸線REQ和一條回答信號線ACK。當一個Message由初始結點傳到一個目的結點時,它只"穿過"途中的WRC,而不"進入"與這些WRC相連的結點機。Mesh采用X-Y路由算法。有多條虛通道共用一條單方向的物理通道。

3計算結點 一個計算結點機為一塊插件板,其核心是一塊i860XR芯片,主頻為40MHz,字長64位,浮點運算速度為單精80MFlops,雙精度60MFlops,標量運算速度為40MIPS。DRAM容量為32MB,帶奇偶檢測;EPROM容量為8KB。NVRAM容量為2KB,由電池供電。結點-mesh接口模塊包含容量各為16KB的兩個FIFO。結點-mesh間傳輸帶寬為33MB/s,有CRC循環冗余碼檢測。結點板的RS-232模塊直接同控制臺系統的一塊多用戶卡相連,為系統控制臺提供監視和為診斷結點機提供支持。計算結點機運行860 OS和用戶程序。

4系統服務結點 服務結點主要是為管理系統資源(主要是結點機)而設置的。一個服務結點由一臺帶有ISA總線的486 PC擔任,主頻為50MHz。在EISA總線和Mesh網之間有一個EISA-Mesh Interface(EMI)模塊。EMI具有DMA機制,是一塊EISA插板。同樣,數據通路FIFO-mesh-FIFO上具有CRC檢測。EMI與mesh網間的通訊速率為16MB/s。在用戶較多、圖形顯示較頻繁的情況下,可以設兩個服務結點,它們通過共享一個資源表來協調工作。

5I/O結點機 一個I/O結點機由一臺帶EISA總線的486 PC充任,同服務結點機一樣,帶有一塊EMI插板。通過插在EISA總線上的SCSI卡,一個I/O結點機可配容量為4GB的硬磁盤。系統可設1~2個I/O結點機。I/O流量要求大的用戶,可配更多的I/O結點機,但要相應減少計算結點機的數量。一個I/O結點機與Mesh網間傳輸數據的速度為16MB/s,各個I/O結點機運行并行文件系統,以實現并行文件操作。

6系統控制臺 整個系統設一系統控制臺,運行UNIX。該機上插有一塊多用戶卡。同32塊計算結點機板上的RS-232串口相連??刂婆_同計算結點機可以點對點地通訊,也可以以廣播方式同時同所有計算結點機通訊。它的主要功能是系統初始化,監視計算結點操作系統和用戶程序的運行狀態,動態查詢結點機資源配置表和對計算結點機硬件故障進行診斷。

7前端機網絡系統 曙光1000的用戶工作平臺是一臺或多臺SUN Sparc-2彩色圖形工作站(或SGI圖形工作站)及一些終端。這些設備通過局域網(以太網)與系統服務結點機連接。局域網遵從TCP/IP協議,其數據傳輸率為10Mb/s。實際上,Mesh網系統是前端網絡系統的計算服務器,用戶程序在前端機上編輯、編譯、鏈接和調試,然后通過服務結點發往計算結點運行,計算結果在前端機上顯示。

軟件系統

1.操作系統 曙光1000的操作系統是以UNIX為基礎的。計算結點上的操作系統是一個微核心操作系統,支持虛存管理、trap處理、作業管理和消息傳遞,而將文件服務作為Client運行于用戶空間。 服務結點的操作系統以Mach2.6為基礎,支持多線機制。它主要用于系統的管理,即節點機的分配。I/O結點運行并行文件服務器PFS。這兩類結點與計算結點有相同的消息傳遞界面。 曙光1000采用帶流量控制的消息傳遞協議,這種協議既是高效的又是可靠的。

2.并行優化編譯器及工具 結點程序編譯優化分為源程序級和目標代碼級。對于前者,采用了循環交換、循環合并和循環條塊劃分等措施。對于后者,曙光1000充分利用i860流水線、雙指令與雙操作模式和浮點Load指令實現了循環向量化。這兩種級別的優化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Autopar是我們研制的自動程序并行化工具。它能識別并行循環,進行數據分割,最后得到循環級并行的并行FORTRAN源程序。 并行程序可視化工具是為曙光1000研制的,也可以移植到其他MPP系統。用戶通過它能觀察到程序動態進行狀態,包括通信情況、負載平衡情況以及有無死鎖發生等。

3.并行編程和調試工具環境 為方便用戶編制和運行并行程序,曙光1000移植改造了NX、EXPRESS和PVM三種主要的界面和工具環境。NX是Paragon系統采用的一種并行用戶程序界面,EXPRESS和PVM是都國際廣泛采用的并行程序編程和運行環境。 并行程序調試器分為源程序級調試器NDB和匯編級調試器ADB。它們的主要功能有顯示、設置和清除指令碼(或數據)斷點,讀寫內存,單步或連續執行程序,以及接收和傳遞當前進程現場內容,還能對多個結點上的程序進行調試。

4.并行文件系統PFS 曙光1000的多個I/O結點運行PFS文件服務器,支持用戶讀寫文件的并發操作,增加了讀寫文件操作時同時工作的I/O通道數目,以便提高系統總的I/O帶寬。

曙光2000-I超級服務器

曙光2000-I超級服務器是國家863高技術計劃在信息領域的重大成果,于1998年12月通過了國家科學技術部主持的鑒定。它的總體水平達到了90年代同期國際先進水平,有些方面如機群操作系統、集成化并行編程環境和服務器聚集軟件等已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它的一些關鍵技術如單一系統映象、全局文件系統等有重要創新,是一個有很強市場競爭力的產品。它是繼曙光1000、曙光1000A之后推出的又一高端的面向大規模商業應用、網絡信息服務和科學計算的通用并行計算機系統。

1.系統介紹

曙光2000-I系統峰值速度為每秒200億次,內存容量為8GB,內置硬盤容量為152GB,節點機總數為34個(可達128個)。它采用當前先進的Cluster體系結構,完全兼容IBM SP系統,是當前國際上最流行的超級服務器體系結構。它為我國信息化建設提供強有力的工具,是超級計算中心、數據中心、信息中心、網絡中心、各種清算中心、結算中心和交換中心主服務器的理想選擇。

曙光2000-I超級服務器采用了許多國際上創新的技術,該機的高速緩存通信網采用了智能中心研制的二維蛀洞路由芯片組,提供高達1600Mbps的點對點通信帶寬,另外該機采用了智能中心研制的基于JAVA的機群管理系統,提供單一系統映像。同時,曙光2000-I還提供了杰出的系統可擴展性、易用性、可管理性和高可用性,即SUMA特性。并且有上萬種的AIX商用應用軟件支持。它不僅擅長大規??茖W工程計算(最高浮點運算速度可達每秒200億次以上),而且適用于事務處理、網絡與信息服務以及決策支持等非科學計算領域。

2.技術特點

曙光2000-I通用超級服務器采用松耦合分布式存儲的可擴展機群體系結構,與IBM的RS/6000 SP二進制兼容。單節點采用先進的PowerPC RISC處理器芯片,具有大容量的內存和硬盤,單節點功能強大。節點間通過高速二維蛀洞路由通信網或Myrinet提供1600Mbps或2560Mbps的點對點通信帶寬,可以保證隨著用戶應用和技術的發展,曙光2000-I系統幾乎可以線性地擴展節點數量。這種技術使得TB級的數據處理成為可能。

曙光2000-I提供了基本通信庫(BCL)、PVM和MPI高層并行程序開發環境、集成的并行程序設計環境(IPPE)、并行調試器(DCDB)、基于Web的傻瓜界面(KISS)、自動并行化工具(AutoPAR),機群系統管理(CSMS)、批作業管理 (JOSS)、資源管理(RMS)和曙光服務器聚集軟件(DSC)。此外還提供了一系列與IBM RS/6000兼容的開放的軟件工具,包括C和Fortran編譯器、數學和工程庫ESSL、DB2 UDB數據庫等。

曙光3000

“曙光3000”是一種通用的超級并行計算機系統,也是目前中國國內性能最高的超級服務器。這臺計算機由10個高近2米的機柜組成,耗電25千瓦,總重量達5噸。它有280個CPU(中心處理器),最快運算速度達每秒4032億次;裝有近16.8萬兆內存和363萬兆硬盤。該服務器自然功能強大,使用其中16個CPU的設備可以實現每天80億次的網絡頁面點擊;8個CPU的設備每天可以收發7000萬封電子郵件;64個CPU的設備預報一個月的氣候只用15分鐘。

曙光4000

曙光4000系列高性能計算機(HPC)是由具有十萬億次浮點運算能力面向網格的曙光4000A、具有百萬億字節海量數據處理能力面向網絡安全的曙光4000L、具有五千億次通用運算能力和四萬億次專用處理能力面向生物信息處理的曙光4000H、具有異構特性面向SAR實時成像處理的曙光4000I組成。曙光4000系列研制成功,縮小了我國與國外在HPC技術上的差距,為中國在HPC技術和產業超過歐洲位居世界第三做出了重要貢獻;為在中國發展HPC及其產業化方面探索了一條可行的技術道路;使中國商品化HPC的制造水平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已經并正在產生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為促進石油等行業國民經濟發展和滿足網絡安全等國家戰略需求做出了突出貢獻。

曙光4000采用網格技術,體系結構以構件性(Component)、標準性(Standard)、協作性(Coordinate)為基準,采用服務化(Service)、安全化(Security)、專業化(Specialization)、智能化(Intellengce)的3SI技術路線。項目研究的目標包括:曙光4000L Linux超級服務器、曙光4000A高性能超

級計算機、10Tflops曙光4000面向網格的高性能計算機、曙光4000H生物信息處理高密度專用機群系統、曙光4000T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服務器。

面向網格的“曙光4000”高性能計算機的項目思路包括:數據密集技術(Data-intensive)、支持網格(Grid-enabling)、多目標系統(Multiple-system)、應用專用技術(Application-specific)四個方面。

(1)面向數據密集型國家戰略應用目標

我們將曙光4000的科研目標定為體現國家戰略目標的“數據密集型”應用,如Internet內容處理為代表的信息安全,數據密集以Internet數據獲取與分析為特點;雷達圖像處理為代表的國防安全,數據密集以I/O吞吐量密集、數據計算密集為特點;生物信息處理、石油物探為代表的資源安全,數據密集以TB量級大規模數據存儲、處理、傳輸為特點;我們集中研究它們的共性“數據密集”技術,有存儲數據密集,I/O吞吐量密集,Internet數據接入密集,系統間數據互傳密集,數據處理密集等等。我們力求在機群系統通用體系結構下,增加解決“數據密集”的技術,使整個系統能有效地解決應用問題。為國家安全目標和重大科研目標,提供高性能計算平臺。

(2)強調網格技術和產業共性技術

研究支持網格(Grid-enabling)的技術,使高性能計算機能有效地支持應用網格。在高性能計算機的面向網格上,我們將科研內容定為五個方面:基于服務(Service-based)的機群操作系統,網格通信協議,網格文件系統,用于網格應用資源路由的智能網卡,支持網格的高性能計算機體系結構。分別體現網格在管理、廣域通信、廣域文件、資源發現、體系結構上的要求。

我們的研究集中在十個產業共性技術上,他們是Grid-enabling技術,高性能通信,高性能I/O和存儲,可擴展自治管理和可信性評價技術,機群專用處理技術,交換機和特色網卡,數字視頻服務技術,機群商業計算中間件,面向客戶的性能測試技術,高性能計算應用和算法。其中,我們大大加強了前沿探索性研究的比例。

(3)面向應用目標的多個系統

我們將曙光4000系統規劃成三種,分別是“曙光4000L”、“曙光4000A”,“曙光4000H”。曙光4000L代表IA架構,Liunx和廉價(Low-cost),曙光4000A代表64位和高性能(Advanced),曙光4000H代表密集型刀片式機群和專用應用(High-density),它們的體系結構,許多關鍵技術,機群操作系統等都是相同的,但它們在廉價、高性能、高密集度等方面各具特色,滿足多應用目標下的復雜需求。

其中,我們在2002年底完成曙光4000L,在2004年初完成曙光4000A,在2004年底完成曙光4000H。曙光4000L和曙光4000A是本課題的科研目標,曙光4000A是本課題的最終系統。曙光4000L和曙光4000A由十五863專項支持,曙光4000H由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支持。

(4)面向行業應用,研究應用專用技術

我們的科研戰術是滿足多應用目標,強調應用專用技術,采用“通用系統+專用應用”的思想。我們研制的系統要能與國際品牌殊死競爭,打破市場平衡,進入以科研、石油、制造、軍隊、企業MIS為代表的行業,為大企業服務。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
網站首頁  |  付款方式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關于我們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  |  京ICP備11008917號-2  | 
 
porn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