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4日,ETCP員工上班的第一天,收到來自CEO譚龍的問候郵件,內容除了節日祝福外,譚龍也為所有員工敲響警鐘,這一年對于智能停車是危機重重。那么,智能停車真的現況堪憂嗎?
智能停車的背景
有網絡數據指出,汽車后市場規模達7000億元,結合停車需求,中國智能停車規模可達3000億元以上4000億元以下。再來看停車供應缺口,全國一二線城市中北上廣深停車難首當其沖,遠不及目前國際標準的車輛與車位1:1.2的比例,亟需運用一個智能化的方式去充分利用有限資源。加之“互聯網+”戰略的崛起及去年相關部委發布《關于加強城市停車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對智能停車提供政策方面的扶持,一部分人相當看好智能停車的發展前景。
某機構統計的關于智能停車創業公司相關數據顯示,目前為停車提供相關服務的創業公司超過100家,過半數是近兩年成立。過100家在數值上讓大眾感知度幾乎為0,但業內局勢已然風起云涌。
企業自身的瓶頸
不少業界聲音認為,2015年是智能停車元年,對此我們無需多作考證,即使這說法不實,但牽涉到互聯網的競爭絕對是瞬息萬變。經歷一年時間到2016年,能堅挺在智能停車領域的企業實力都不容小覷。
這些實力不容小覷的企業,發展過程不可避免地會受到來自企業自身的制約。包括但不限于由競爭懈怠帶來的企業執行力下降、人均效率削弱,由意識滯后帶來的業務流程體系臃雜、各項成本攀升。個別在智能停車領域相對成績斐然的企業,內部員工難免自滿于公司“良好現狀”,對“死于安樂”感到麻木。
另一方面,智能停車作為相對新晉行業,一言一行備受社會關注。在發展未能收到立竿見影成效的目前,從業人需要面對眾多流言蜚語及客戶質疑。在言行更受到行業及社會的雙重關注下,員工如何更好地面對負能量是個大課題。
主戰場的更替
前面說過互聯網競爭瞬息萬變,智能停車企業要在這個競爭中不被瞬間打垮,就得制衡對手,同時也不得不被對手制衡。
2015年大多停車企業都在“跑馬圈地”,雖然2016年這種姿態依舊,但必然不如從前“勢如破竹”。停車場可開發的資源大部分被瓜分,在地塊上幾足鼎立的局面幾近成型,在2016年,企業要攻破的更多在于軟硬件設備及車主端的滲透。
譚龍在內部郵件中也表示,做智慧停車要經歷兩個階段,一個階段是B端停車場資源的智能化改造,第二階段就要深耕運營跑通線上線下模式。ETCP已搶先于行業在第二階段要進行戰略布局,而行業其他企業目前還停留在第一階段。
要想打破平衡成為行業獨角獸,搶灘登陸車主的手機是頭等大事。
資本市場的窘況
目前整個中國經濟由于轉型導致資本市場寒冬,有企業家認為,2016 和 2017 年將會是創業公司最難最痛苦的兩年,期間將會有成千上萬的創業公司批量走向死亡,尤其是重資產且培育期較長的互聯網企業類型,稍有不慎將難以幸免。同樣的市場環境對于更多創業公司來說,2016-2017年如何做一只打不死拖不跨的“小強”將是絕對且唯一主題。
一級市場融資困難將會導致創業公司直接死亡,二級市場持續下跌將會導致上市公司力保核心而放棄新生業務。這些,從 2015 年下半年很多同類創業公司融資失敗而不得不關?;虬l起眾籌顯而易見,一些擬將進入智能停車的上市公司(主板、創業板、新三板均有)定增融資失敗一目了然。
智能停車怎么玩下去?
作為智能停車從業者的朋友,你們是否胸有成竹帶領自己的企業應對2016年的重重危機?如果對現狀感到茫然,譚龍在內部郵件中寫到的策略或許對大家有所啟發。
譚龍認為,2016 年對 ETCP 而言機遇與挑戰并存,是勝負生死年,是戰略轉型年,是持續發展年。ETCP確保將集中資源單點突破,給行業給社會一個完美的答案,將不斷因時而變進行階段性策略性調整,以適應大環境的變化。這些調整包括且不限于組織結構、城市計劃、團隊規模、業務方向、市場政策、崗位優化等諸多方面。
他說,2016 年,提升團隊戰斗力執行力,提高人均效率,完善流程制度體系,控制成本創造收入,建立可持續發展的企業文化體系是我們的重點。聚焦資源,精耕細作,繼續夯實業務,力求現有業務做到極致,完成資本→資產→變現的完整過程,將是這次戰略轉型的核心。
據了解,2016年下半年ETCP會開始代號為“QP”的計劃,智能停車從業者們,你們會有什么動作呢?智能停車能否在2016年徹底改變傳統用車生活,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