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數據來看,兩者合并后的收入和華為、愛立信還有一定的距離,但拉大了與之前同一水平線的中興。
兩年前,當諾基亞賣掉手機業務后,就明確了向通信設備商轉型的思路,當時業界就傳出諾基亞要與法國老牌電信設備廠商阿爾卡特朗訊(以下簡稱阿朗)合并的消息,如今它已成為現實。
昨日,諾基亞和阿朗宣布雙方計劃合并。根據兩家簽署的諒解備忘錄,諾基亞全額收購阿朗已發行的證券,并在法國和美國以公開換股要約的方式進行合并,每一股阿朗股票換0.55 股諾基亞新發股票,交易估值為156億歐元(約166億美元)。
根據交易,新合并的公司名稱為諾基亞公司,總部設在芬蘭。根據計劃,諾基亞董事長李斯拓(Risto Siilasmaa)將擔任新公司董事長,諾基亞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蘇立(Rajeev Suri)將擔任新公司首席執行官。
至此,這家十年前由法國阿爾卡特公司和美國朗訊公司合并而成的電信設備商正式退出市場,阿朗這個名字也從此成為歷史。
計劃合并的公司總部將設于芬蘭,戰略業務部門和主要的研發中心將設在法國,以及其他包括德國、美國和中國等國家。公司業務將在諾基亞品牌之下運作,并且延用貝爾實驗室的品牌開展與網絡相關的創新研發。
根據交易各方公司的董事會表示,支持這項交易提議。當然,此項交易的完成還須經諾基亞股東表決、征詢相關勞資聯合委員會的意見、獲得相關監管機構的批準,并滿足其他慣常條件。
從行業發展趨勢來看,這一洗牌是必然結果。根據雙方備忘錄,預計該交易將最早于2016 年上半年完成。
行業格局影響不大
就產品和地域而言,這兩家公司合并是適宜的。在他們正試圖趕上行業領先者愛立信和華為的時候,規模擴大的同時通過合并方式將有助于它們降低成本。
而合并后,諾基亞將擴大其在關鍵的美國市場的占有率,因為阿朗是美國最大電信運營商Verizon和第二大電信運營商AT&T的主要供應商之一。尤其阿朗構成者之一的朗訊是分拆自AT&T,其與運營商的關系遠不止供應商層面。
據市場研究公司Infonetics測算,愛立信在美國市場的份額最高,達到33%,其次是阿朗(27%)和諾基亞(20%),華為、中興等中國通信設備商則由于對外貿易壁壘等問題基本被美國市場排除在外。
若按照這個份額來看,合并后諾基亞在美國的市場份額將最高。不過在歐洲、亞太以及中國市場,合并后的諾基亞反而給了華為更多份額提升的機會,尤其是在歐洲市場,因為在這個市場阿朗、諾基亞與愛立信、華為在近幾年競爭中始終處于下風,后者更是憑借終端的口碑等全線服務正在捕獲更多的運營商訂單。
若從全球整體市場來看,五大設備商的格局不會發生太大改變。以2014年的財報數據顯示,從高到低排名依次為華為、愛立信、阿朗、諾基亞和中興通訊,收入分別為465億美元、293億美元、159億美元、154億美元和131億美元。
根據諾基亞此次交易披露,諾基亞和阿朗合并之后,按2014 年財年兩家公司合并財務情況計算,合并后的公司預計將擁有259 億歐元(以今天匯率計算,約合274.8億美元)的凈銷售額。從數據來看,兩者合并后的收入和華為、愛立信還有一定的距離,但拉大了與之前同一水平線的中興。
《華爾街日報》就此撰文稱,諾基亞對阿朗的收購雖然無法取得立竿見影的成功,但仍然好于雙方各自為戰參與競爭。美國運營商可能對這一合并持支持態度,因為廠商數量的減少可以簡化他們的技術路線圖。
阿朗倒下意料之中
自2006年阿爾卡特與美國朗訊合并以來,其一直處于困境之中,直到2011年,阿朗才實現合并六年之后的首次盈利。除了美國市場之外,其在全球市場始終面臨著競爭對手強大的壓力。
早先的歐洲市場,愛立信的大本營,技術和資源無人撼動,華為、中興后來發力,在產品質量、價格方面的提升,分得一杯羹;而相比之下,沒有華為、中興的高性價比產品,阿朗自然節節敗退。
據最新的財報數據顯示,因歐洲、北美等電信運營商大舉縮減網絡設備投資,阿朗已連續十多個季度虧損;從年的維度上看,阿朗在2012年、2013年、2014年近三年連續虧損,虧損額分別是13.7億歐元、13億歐元、8300萬歐元。
2014年的虧損收窄在于公司不斷出售資產和削減成本,如2.02億歐元價格把其企業網業務大部分股權出售給中國華信郵政通信經濟發展中心。中國的運營商雖然正在規模部署4G,但這里幾乎是華為、中興的地盤。
除了外部競爭外,漫長的重組過程消耗了阿朗太多精力。當時的CEO韋華曾預計,公司長期會處在懸崖邊上,要想與行業中的領先公司抗衡,阿朗的運營利潤率就必須達到10%以上?;谶@一點,他曾許諾在2012年促使阿朗的運營利潤率由此前一年的3.9%提升至10%。
不過那一年全球經濟的低迷,加上行業又不景氣,最終阿朗當年凈虧損13.7億歐元,遠低于韋華恩此前的承諾。至此,阿朗自公司合并以來已累計虧損約100億歐元,之后上萬人的裁員,韋華恩帶著為未實現的承諾于2013年任期滿下課。
如果當初不是幸運的獲得瑞士信貸和高盛21.2億美元新融資,阿朗就是下一個北電(2009年1月14日,由于長期資不抵債,北電宣布申請破產保護)。
在中國市場,諾基亞與阿朗的合并,外界最關心的莫過于股權構成較為復雜的上海貝爾公司的命運。
對此,諾基亞在交易中披露,合并交易完成之后,諾基亞將擁有阿爾卡特-朗訊上海貝爾公司50%+1的股份。阿爾卡特-朗訊上海貝爾公司是國資委管理的中央企業。合并后,該公司與諾基亞中國或許將在業務與機構上重新調整。
有分析人士指出,由于二者無線產品嚴重重疊,處于劣勢地位的阿朗無線產品線很可能被全部裁撤,涉及近萬人。對此,官方在交易備忘錄中并沒有提及未來是否會有裁員。
諾基亞最后的野心
“諾基亞現有的財務狀況有彈性做這件事,同時阿爾卡特朗訊又急于瘦身。”一位分析師如此表示。
實際上,諾基亞把自己的手機部門以54.4億歐元出售給微軟后,這筆款項在去年已基本到賬。交易完成之后,諾基亞的現金超過140億歐元,這一數字不僅破了該公司的現金記錄,也讓其有足夠的底氣發起這次合并。
瘦身后的諾基亞專注于三大業務,即NSN(諾基亞西門子網絡)、HERE地圖、CTO辦公室及專利組合。此次合并完成后,諾基亞強化了NSN的同時,還剩下HERE地圖、CTO辦公室及專利組合。
據國外媒體報道,諾基亞本周已證實,在宣布收購網絡設備競爭對手阿朗之后,其已經開始對自己的地圖業務進行戰略評估。該公司在聲明中表示,“諾基亞董事會認為目前的時機正好可以評估HERE地圖業務在新的諾基亞公司中所占據的位置。”諾基亞認為,戰略評估有可能會導致該業務進行出售。
一旦HERE地圖被出售后,諾基亞將重新成為一家傳統通信設備商——在因其手機成名之前,諾基亞主要耕耘電纜、通信設備領域。
諾基亞為何會選擇這樣一條發展路線呢?周期性向上搖擺的電信設備市場使諾基亞受益不小。在歐洲市場,其花費巨資開發下一代網絡,以滿足在手機與平板電腦上播放視頻和音樂的數據需求。
移動互聯網帶來的大數據需要更好的網絡來承接,德國貝倫貝格銀行指出諾基亞大約三分之二的業務在亞洲地區。在日韓和美國,諾基亞并沒有受到來自中國的競爭對手華為和中興的壓力。而要想在電信設備市場持續發展,諾基亞和其對手需要建立并維護網絡,以支持智能手機日益增長的數據要求。
去年,諾基亞營業利潤率達到了10.8%,超過愛立信接近華為,其中全年的系統設備收入累計是60.39億歐元,占總收入的大頭,這也是其現任CEO蘇立通過“專注“策略致力于將公司做強的結果。
Infonetics預測,目前運營商每個季度對于LTE的開支達到56億美元,2015年LTE市場規模將達到頂峰。今年,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加入4G的規模建設,必然持續推動LTE的發展,甚至引導其它地區的快速跟上。截止2014年9月,據GSA的消息,全球已經推出331張LTE商用網絡。
特別指出的是,2014年第三季度,由于在中國地區和美國地區的強勁表現,諾基亞在LTE收入方面升到第一的位置,所以諾基亞投向網絡設備也是大勢所趨,其未來的野心通過合并超越愛立信或華為,進入全球通信設備商的第一陣營,但最終還要看兩家公司整合是否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