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定義存儲現在非常風靡。供應商在按自己的理解推出軟件定義存儲技術,有的是專注于存儲虛擬化技術以及作為單個存儲池管理多種類型硬件(包括商品硬件),或者提供存儲控制器功能作為軟件,以及允許IT專業人員選擇自己的硬件,通常是商品硬件。
這些技術的共同點是使用白盒系統幫助節約成本,這一點被過分強調,導致很多IT專業人員沒有真正了解軟件定義存儲。對商品硬件的強調讓大家忽略了該技術更大的優勢。
那么,為什么筆者說這個行業過度強調白盒呢?畢竟這似乎是節省資金的好方法。
下面讓我們看看原因。當構建存儲解決方案時(無論是存儲陣列、設備或者軟件產品),價值在于軟件中。在過去十年中,都是這個道理。與此同時,存儲系統一直在使用商品組件,包括英特爾處理器、服務器內存和類似驅動器。有些存儲設備制造商只是簡單地在商品服務器安裝其軟件就發貨給客戶。
這就是為什么強調利用商品硬件讓大家對軟件定義存儲有所混淆。供應商可能認為“軟件定義”只是帶來簡單的改變定價模式,可能按容量或者按月來收費。從客戶的角度來看,有些人可能認為軟件定義等同于構建自己的電腦。在這種情況下,有些額外的配置和商品組件可以幫你節省金錢,但并不足以讓使之真正引人注目。
強調商品硬件遮蓋了軟件定義存儲的價值,事實上,軟件定義存儲提供很多優勢,包括如下:
·更快獲得新技術: 與存儲供應商相比,服務器供應商往往會更快更新其硬件,有時候每隔六個月就會更新,而不是像存儲供應商每三年才更新。利用軟件定義架構可以讓存儲產品更快獲得處理和內存,提高性能。
· 更快的部署: 分隔硬件和軟件采購決策可以讓企業在需要存儲容量時才購買存儲軟件。當需要容量時,軟件可以部署在已經部署好的硬件基礎設施,實現更快的部署,從數周縮短為幾小時,甚至幾分鐘。
· 消除硬件遷移的必要: 從硬件抽象出軟件可以讓有些存儲系統不需要進行昂貴的數據遷移,因為新硬件可以作為單個池直接植入系統。
· 降低軟件管理成本: 傳統存儲產品捆綁軟件軟件許可證到硬件版本。升級硬件可能需要購買和管理所有新的軟件許可;有些SDS產品消除了這一需求。
· 融合幫助節省成本: 與只使用部分商品硬件相比,完全使用商品硬件并沒有那么省錢。虛擬存儲設備或超融合系統允許存儲軟件部署在虛擬服務器環境中可用的處理周期,從而進一步降低基礎設施成本。
軟件定義存儲不只是可以通過白盒服務器節省成本。在評估存儲技術時,無論是軟件定義還是其他,還應該考慮其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