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電子政務目前大多各自為政,低水平重復建設現象猶未嚴重”,重慶市政協委員尹華川在2014重慶“兩會”期間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要實現電子政務外網建設可持續發展,關鍵是要統在一個口子上來進行資源的配置。
低水平重復建設 政務網絡成“信息孤島”
在尹華川看來,移動互聯網信息化的發展不僅刺激著信息產業的發展,同時還改變著老百姓的生活方式。移動新聞終端改變著我們看報紙的習慣,電子商務讓網購的熱衷不僅僅在年輕人中蔓延,越來越多中老年人也加入到網購大軍這一隊伍當中。尹華川指出,一個地區,無論社會,還是經濟要實現進步與持續發展,都必須讓信息化融入其中。他特別強調是“融入”,而非讓信息化來支撐社會經濟的發展。
事實上,信息化背后有一個強大的信息技術和信息產業支撐。
尹華川表示,大家都知道信息產業是一個億萬級的產業,因此,世界各國都爭相作為其主打產業來發展。信息化本身來講可以拉動信息產業的發展,它可以支撐信息產業的發展,它拉動和支撐信息產業的發展。同時,信息化它本身也可以刺激信息產業的發展。尹華川表示,一個國家信息化做得不好,其信息產業必然落后,更別說和其他國家競爭。
具體到社會管理信息化融入而言,尹華川說,在現實生活中,老百姓有很多問題需要政府解決。然而,政府機構使得事情變得復雜、繁瑣,一件簡單的事情可能需要周轉好幾個部門,讓老百姓怨聲載道。
雖然,目前社會各個企業都根據產生的需求建了一些信息系統,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目前重慶的電子信息化系統還存在很多問題。
尹華川指出,首先,電子政務網絡體系尚不完整,各級、各部門的信息基礎設施和信息資源,均存在低水平重復建設現象,互聯互通程度低。拿政府各個部門信息系統為例,看似已建立多個自成體系的縱向網絡,但標準均不統一,各政府部門之間沒有互聯互通,數據無法實現共享。這既是資金浪費,也無法為其他相關部門提供系統數據和業務關聯服務。
資料顯示,目前重慶市級53個部門和13個公共服務企業事業單位中,主要集中在市工商局、市規劃局、市國稅局、市地稅局、市人力社保局、市交委、市建委等電子政務應用較成熟的部門。但這些網絡均屬于政務外網范疇,主要用于滿足體系內部個部門政務信息化辦公和社會管理信息化應用的需要,電子政務“信息孤島”情況猶未嚴重。
電子政務外網云平臺每年可節約開支50%以上
其實,通過“十一五”時期的努力,全國各地政務外網搭建成效也在逐步顯現。據初步測算,通過中央政務部門共享政務外網網絡資源,已累計為國家財政節約一次性網絡建設投資7.5億元,每年還可節省線路租費約1.4億元。
尹華川給記者算了一筆經濟賬,假如政府所有部門做一個統一大型電子政務云平臺——電子政務外網云平臺,所有政府部門的門戶網站,其能在外網中形成的數據放在一起,各部門信息中心只需1-2人來維護,其他的都通過買服務,租用服務來實現,那么,重慶每年財政對政府部門支出的信息平臺運行維護各方面的開支,要節約50%以上,這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一個口統籌規劃 實現資源最大化共享
“在發展過程當中靠自身運行,為自己賺錢的這種事業,才可持續”,尹華川說,信息化也一樣,如果老是靠財政補貼,自己花錢來做的信息化,那是不能長久的。
具體如何做,首先就是全市信息化要統在一個口子上來進行資源的配置。同時,信息化主管部門,要充分的了解重慶市的信息化資源,要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做一些公共的平臺,然后來滿足信息化的使用者。
尹華川給出了他具體建議:重慶的信息市財政局應加快落實市電子政務外網一期工程那建設專項資金和運維資金;信息化主管部門,要充分的了解全市的信息化資源,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搭建公共平臺,滿足全市信息化的使用者。同時,結合兩江云計算產業園建設,探索建立統一的政府信息數據中心。將各級政府及部門信息數據中心分離出來,集中建設統一規范的云計算數據中心,以標準的方式提供統一規范服務,降低政府運行成本。
一定要摒棄“唯我所有”的老觀念,尹華川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