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的虛擬世界
今天,我們中的很多人實際上已經感受到一個巨大的時代鴻溝已然出現在面前。雖然我個人對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表示歡迎并積極地加以參與,但大部分像我這個年紀的業內人士還是感覺到鴻溝對面的那個世界太遙遠了。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現在已經出現了一種特殊情況——年輕人成為了年長者的老師。年輕人的生活越來越方便,年長者對世界的認知越來越麻煩。如果說,人類在過去的歷史上曾經出現過若干次巨大的遷移,曾經有幾十億的人口從物理的一端跑到另一端,那么現在即將發生的這次遷移將更為壯觀——人類正在經歷著從現實社會向虛擬社會的遷移,從這個現實的世界遷移到像神話里描述的另外一個虛擬世界,而后者所擁有的娛樂、起居以及所有的商業行為都與現實世界是完全不同的。

劉積仁:講求跨界的互聯網行業不會脫離其他行業而獨立存在。
這場空前規模的“大移民”已然開始,但現實世界中仍然還有很多人站在原地。我最近和我的合作伙伴史蒂夫•佩珀馬斯特聯合出了一本書,叫《融合時代》,現在這本書在美國也同期出版了英文版。我寫這本書的目前其實就是給仍然停留在現實世界這一端的人們觀看,希望這些因為各種原因而距離數字化生活還有一定距離的讀者們與我一起共勉。
回到我們剛剛談及的主題,虛擬社會對傳統社會的沖擊才剛剛開始,但我們已經能夠看明白誰才是這個世界最積極的拉動者和創新者,那就是年輕人。因為年輕人對另一端的虛擬世界有著獨特的了解。
未來的新世界一定是年輕人率先發現的,他們先有體會,先有評價,然后再傳遞給年長的人,現在是年長人向年輕人學習的時代。
我認為,這個時代是個人創業成本最低、風險最小的時代。但同時,它也是一個最好的時代和一個最壞的時代。之所以說是“最好的時代”,是因為在每一個人的面前都有機會;而之所以說是“最壞的時代”,是因為在激烈競爭之下,每一個人又都沒有必然的機會。事實上,中國人從來不缺少創業的夢想,這個時代應該是一個為我們量身定制的時代。
融合時代下的跨界機會
全球計算機和互聯網行業的發展歷史就像一部武俠小說。從最開始的強調專注轉變為未來的強調融合。即便是原本講求專注的蘋果、微軟這類公司現在也開始染指眾多產業。大家都在思考自己未來的出路在哪里,思考的結論是沒有任何一家企業能夠在不創新、不突圍的情況下存活太長時間。
技術在這個時代得以充分融合,未來或許沒有一個純粹的IT職業,純粹的IT技術公司或許也將不復存在,一個行業會與其他行業進行充分的融合,這是一種跨越。
社會在變革,互聯網在沖擊著整個社會,這使我們所面對的現實場景發生了很大變化。而與此同時,鴻溝對面的虛擬社會還在建設之中,這導致了這個世界出現了太多不確定因素。這個世界的主角、規則、道德觀、價值觀……,一切都在不斷演化過程中。
東軟也在跨界。在與智慧醫療的業務對接中,東軟實現跨界經營是一種必然。在這次跨界過程中,東軟熙康需要借助現實中的醫院體系來實現自己的價值。中國醫院也需要借助與東軟的合作走出舊有機制。未來十年是中國醫療體系充分開放的十年。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共同的核心目標并不是建立一個單純的醫療生態系統,而是建立一個醫療利益共同體。這需要一個實踐、探索和試錯的過程。
在我的設想中,居民小區中的民眾會在家里通過熙康平臺將自己的健康數據定時傳遞給醫生,他們的吃飯、休息、運動數據對于醫生而言都是一種寶藏。社區醫院的醫生們通過互聯網去關愛他們的病人,為病人提供及時、到位的處方,這樣民眾就可以得到很好的關愛、治療和健康恢復,這就是熙康平臺的初衷。
通過大數據和社區終端服務,熙康可以將醫療服務進行跨行業的整合。通過互聯網手段,原本只能負責100個病人的醫生可以同時照顧1萬多病人。目前,熙康平臺在國內已經鋪到了八個城市,北京市也即將開通這一服務。未來的房地產公司不再只是賣房子,而是在銷售生活方式,成為民眾生活方式的提供商。同樣,熙康平臺未來也將變成醫療資源的整合者,而并非只是醫療服務的提供者。
一種商業模式從原有形態發展為新形態的過程中一定會考驗相關企業的遠見和耐心。我們不可能讓一個人從習慣穿長袍大褂馬上習慣套上西裝,這需要耐心和執著。
同樣,在虛擬世界一定也有很多抽象的問題需要解決,互聯網時代會創造很多新的產業,而且我相信,未來的互聯網時代一定需要一個全球化的主角來重新制訂規則,一定會形成新的文化,因為講求跨界的互聯網行業不會脫離其他行業而獨立存在。
對于智慧醫療這個社會“剛需”而言,東軟看得到,正在做,別人也自然看得到,可以做。這時就要拼三點:第一要拼誰做得早。第二要拼誰的資源整合能力強。第三就是要拼耐力。東軟前期的大規模投入的確在醫療設備、公共衛生、智慧醫療等方面取得了先機,進行了周密的資源整合準備,同時,東軟做任何商業模式都在講求拼耐力。這個耐力不只包括意志上的耐力,還包括人力和資金方面的耐力。換句話說,東軟需要活著等待真正的機會到來,而不是在看到光明的燈塔之前就倒下。我們一方面需要通過修身來增強自己的體力,同時需要積累自己所有的資源,以便在抵達目標之前具備各類抗風險的能力。
信息消費時代的創意與挑戰
我近期到世貿天階拜訪一位從事房地產生意的朋友,發現他那里銷售業績最好的兩個員工,一個畢業于北京醫學院,另一個是化學專業出身,竟然沒有一個是房地產專業科班出身。由此我想到,決定一個人能否取得成功的諸多因素之中,一個很關鍵的因素是他的性格和態度。過去經常講“性格決定命運”,未來是協同和合作的時代,人們的命運將主要取決于他的合作和溝通能力。這甚至會成為評價人們最基本工作能力的準繩。
一個人無論從事哪個專業,如果始終死守在一個很狹小的區域,那么他未來的發展空間一定有限。因此,我們的知識要多元化,學習也要多元化?,F在已經步入了持續學習的時代。未來教師最重要的職能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學習方法的引領者。
此前我曾經說過,現在的世界正在完成著從現實世界向虛擬世界的遷移,現在很多人的性格就同時兼具著現實世界的性格和虛擬世界的性格,或許未來還會出現虛擬世界的人類性別。對下一代教育而言,培養重點應該是性格和溝通能力,這遠遠比普通的知識傳輸更重要。我們回想一下,成功的人,其交往能力和溝通能力都會非常強,他的性格可以幫助其凝聚資源,整合能力。這也是東軟正在啟動的智慧教育業務的初衷。
這里需要提到一個新詞——信息消費時代。未來,信息消費時代所彰顯的第一個特征是數據會變成產品。未來會誕生一大批軟件公司,但不是賣大軟件,而是賣小軟件。這些小軟件可以不付費便可以使用,但是它們可以通過服務或流量獲得相應的回報。這使得軟件行業的商業模式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這類軟件公司的數量在未來一定會有爆炸性的增長,甚至會宣告著“軟件作坊新時代”的到來。另外一個特征是互聯網行業會產生大量的終端新設備。這一類終端產品會采用云服務的模式為消費者提供各類服務。比如,現在的汽車音響仍然需要CD或閃存作為音樂載體,而在未來人們或許只通過無處不在互聯網來進行按需點歌,同樣,未來的人們也會喜歡通過互聯網來完成定制教育、頒發資格證書。
我認為這個信息消費時代才剛剛開始。雖然我們此前一直關注的傳統制造業仍然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但未來人們的消費行為一定會與互聯網息息相關。這個世界將充滿創意。(采訪&成文:曾憲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