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集成  系統集成  弱電  軟件  kvm  服務器  思科  視頻會議  拼接  SFP 

中國公有云服務爭戰 勁刮網絡風

   日期:2013-08-07     來源:比特網    瀏覽:319    評論:0    
核心提示:自微軟鮑爾默5月在上海高調宣布Azure云服務落地以來,中國公有云市場就一直爆點不斷。然而,相比于綜合型服務商(如華為、微軟和IBM等)和傳統商業數據中心服務商(如電信運營商、世紀互聯和萬網等)的抱團合作,最讓筆者期待的是,本土互聯網企業的排兵布陣。

自微軟鮑爾默5月在上海高調宣布Azure云服務落地以來,中國公有云市場就一直爆點不斷。然而,相比于綜合型服務商(如華為、微軟和IBM等)和傳統商業數據中心服務商(如電信運營商、世紀互聯和萬網等)的抱團合作,最讓筆者期待的是,本土互聯網企業的排兵布陣。

為什么這么說呢?其一,IT大佬主導的云計算平臺的主要用戶還是傳統企業,這些企業的云計算需求目前還尚不迫切;其二,亞馬遜Web服務(AWS)的海外成功,一直為互聯網企業留下了巨大想象空間,人們期待能有新一代中國互聯網新星由此誕生,裹挾著中國千千萬中小企業群體的創新長尾。

追逐“大佬夢”

占據全球云計算服務霸主位置的亞馬遜Web服務(AWS),發展歷程也就十幾年。2001年,AWS的前身,亞馬遜電子商務開始為線下零售商提供網站技術支持和運營;次年,AWS有償服務模式開始啟用;2006年左右,亞馬遜的云計算服務,逐漸聚焦于平臺層和服務層,形成了亞馬遜彈性計算網云(Amazon EC2)、亞馬遜簡單儲存服務(Amazon S3)、亞馬遜簡單數據庫(Amazon SimpleDB)、亞馬遜簡單隊列服務(Amazon Simple Queue Service)等系列服務。其中以彈性計算云EC2最為知名。

循著亞馬遜Web服務的模式,國內互聯網企業阿里巴巴、百度和騰訊也早已在云計算領域開始發力。這其中,阿里云的成長路徑與亞馬遜較為接近。

阿里巴巴也是從電子商務發展起來的。阿里云(飛天開放平臺)建立的初衷,一方面是服務于內部業務,如阿里巴巴、淘寶、天貓等平臺;另一方面是對外提供公有云服務。隨后,阿里云通過收購萬網,在解決運營牌照問題的同時,也快速積累了客戶和數據中心運營經驗。

阿里云目前主要提供IaaS和PaaS兩個層面的服務。其中,IaaS服務包括彈性計算服務(ECS/SLB)、開放存儲服務(OSS)、開放結構化數據服務(OTS)、關系型數據庫服務(RDS)、開放數據處理服務(ODPS);PaaS服務則是云服務引擎(ACE)。

盡管走的都是“云計算當公共服務”的路子,但阿里云更愛強調自己提供的是“數據分享第一平臺”,使用的技術也是“云計算加數據”,比如聚石塔和淘寶的開放平臺。

現在,已有數萬個網站、游戲和應用聚集在阿里云平臺,每天可支持上億用戶直接或間接訪問。值得注意的是,阿里云很早就嘗試和中國電信各層面展開合作,為智慧城市提供開放業務,為客戶提供數據聚合、實時管控、智能分析和靈活協作的電信服務能力。

闖進“混小子”

6月初,電商領域的“混小子”京東,宣布布局云服務。就此打破阿里巴巴、百度和騰訊,三大巨頭鼎立的格局。而擔綱京東云計算和開放平臺重任的技術副總裁,此前曾任亞馬遜AWS S3技術負責人。

京東一口氣推出的云計算服務包括京東云鼎、京東云擎、京東云匯和京東云峰等四大解決方案,全面面向京東賣家、物流合作方、電商服務商以及個人開發者,提供京東系統開放接口、服務交易市場電商應用云托管平臺、應用開發云平臺、社區生態環境等電商云服務,打通完整的電商云服務鏈條。

不得不說,京東的云服務開放平臺現在尚處于起步階段,也還沒有形成服務生態體系;尤其在大數據建設上,更不足以同阿里、騰訊、百度等互聯網巨頭相比。但毫無疑問的是,京東在云平臺的戰略方向是選對了。而未來能否快速上位,還要看他能否把“混不吝”的作風發揮出來,借電商云(jcloud.com)的優勢在云服務上轉型成功。

兩大陣營間的格局變數

中國公有云的未來發展空間之大、增速之快的確令人浮想聯翩,尤其是云計算被納入“十二五規劃”之后。根據IDC今年5月發布的最新研究顯示,中國公有云市場規模在2016年將達到246.7億元,年復合增長率將為38.6%。其中在企業最需要的云服務類型中,平臺即服務PaaS的需求占比最高,達43%;其次為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占比為36%。

如此大的市場蛋糕,推動了各大廠商的實質服務的落地,以及戰略布局的動作,比如微軟攜手世紀互聯、IBM借道首都在線等等。從產品方案上看,微軟發布的Windows Azure平臺,通過多層次的業務框架,實現了全方位云服務覆蓋;而IBM似乎集中在大型企業的IT解決方案層更多一些。

互聯網企業提供的云服務則更相對傾向于中小創新型企業的存儲和架構服務,以擴展和延伸已有的網絡業務和生態鏈條。例如阿里云的“聚石塔”服務主要針對電商生態圈,百度云和新浪App Engine的服務對象大部分都是小型創業團隊甚至個人開發者,騰訊的相關服務則直接針對自家開放平臺上的大部分游戲開發商等。

從所針對的客戶群來看,傳統IT企業與互聯網企業這兩大陣營在中國公有云市場中的碰撞和交集目前并不明顯。從某種角度說,互聯網企業陣營還尚處配角地位,其云服務的可靠性、穩定性方面也稍顯遜色。然而,互聯網企業的云戰略和實施,因為關系著中國數量最大的中小企業的業務創新和轉型發展,其受關注程度會越來越高。假以時日,讓我們隨時期待這兩大陣營間的格局之變。

 
標簽: 公有云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
網站首頁  |  付款方式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關于我們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  |  京ICP備11008917號-2  | 
 
porn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