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影響
容災系統需要從ERP生產系統復制業務數據,不論采用哪種容災技術,不論數據復制來自系統的存儲層、網絡層,主機層,還是數據庫層,肯定會影響到ERP生產系統的性能,不同的容災技術對ERP生產系統的性能影響不同,必須根據現有ERP生產系統的負荷,結合容災技術對生產系統性能影響分析,選擇可接受的容災技術。
性能影響包括兩個方面,第一個性能影響是容災系統對ERP生產系統的資源占用,如果某些容災技術需要在ERP生產系統中安裝程序,需要消耗生產系統的CPU、內存和存儲資源,則需要分析其影響程度,尤其是在ERP生產系統高負荷條件下的影響,通常,ERP生產系統負荷越大,容災系統對ERP生產系統的影響也越大。
第二個影響是對用戶端響應時間和ERP系統并發處理能力的影響,如果是采用同步數據復制的容災技術,需要先把數據寫到災備系統,再寫本地系統的數據,把數據寫到災備系統的時間也包含在業務處理時間中,當災備系統與生產系統距離很遠時,數據傳輸的延時將不可接受,如果容災備份中心與生產中心距離超過100公里,基本上就不能選擇同步數據復制的容災技術。在響應時間延長的情況下,可能會影響ERP系統的并發處理能力,導致系統處理能力下降,這部分影響也需要進行評估,但往往容易被忽略。尤其是需要注意那些與ERP系統對接的外部系統,需要檢查通訊方式、通訊連接數和數據庫連接數,避免出現性能瓶頸,引發性能故障。
可用性影響
災備系統的建設,對ERP生產系統的可用性也會造成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 主/備模式的影響:災備系統建成后,需要檢查災備系統或災備數據的可用性。部分災備技術采用主/備(Active/Standby)模式,正常情況下,備份系統是不可用的,只有在ERP生產系統工作中斷,或者切斷容災進程的情況下,才能夠對備份系統或備份數據的可用性進行檢查,部分容災技術在切斷后,需要進行復雜的重新初始化工作,這些都將影響生產系統可用性。正因為如此,雙活模式(Active/Active)已經成為容災技術的首選,在這種模式下,主系統和備份系統都是可用的。
2. 同步/異步模式的影響:如果是采用異步數據傳輸模式,那么容災系統的建設不會影響ERP生產系統的可用性。但是,如果是同步數據傳輸模式,那么,ERP生產系統、容災系統和災備系統就是串聯的,容災系統和災備系統出錯將導致ERP生產系統出錯,嚴重時將導致生產系統停止服務。另外,如果原來ERP生產系統可用性可達到99.99%,而由于技術和管理的原因,備份系統的可用性99%,容災系統的可用性可能只達到95%,那么容災實施后,ERP生產系統的可用性是99.99%*99%*95%=94%,可能遠遠不能滿足SLA(服務水平協議)的要求。
所以選擇容災軟件時選擇對性能影響小的軟件就變得十分重要,沃信科技T3容災軟件對ERP性能的影響就相對較小,完全符合要求。